一方水土一方人。
“所以你是來聽戲的?順道看看我?”
“聽戲……說得好像敲鑼打鼓一樣,”譚雲秋翻了個白眼:“正好有這個機會,我就聽一聽,幾位主演都很大牌的,機會挺難得的。”
“要我帶帶你麼?給人找人簽個名什麼的。”
“……謝了,不至於。”
“好吧。”
……
當夜,巴別塔果然招待幾位貴賓,在威尼斯鳳凰劇院聽了一出《茶花女》。
水準確實不錯。
“如果你要聽一出高水準的歌劇,只有在義大利才可以做到。”說話的是威尼斯市政府主管文化交流的官員亞歷山大。林海文對他的話倒是沒有什麼不滿,聽京劇你還得到華國的,聽歌劇到義大利再正常不過了。
亞歷山大還是比較客氣的,覺得林海文可能不太聽得懂,整個過程都時不時給他介紹一下,一會說《茶花女》的背景,原著作者小仲馬,他有個爹叫大仲馬,寫了《基督山伯爵》和《三個火槍手》等等。歌劇作者威爾第,是義大利最牛叉最牛叉的作曲家。
然後《茶花女》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交際花大美妞跟一個矯情作家之間的故事,因為作家他爹非常惡毒,讓兩人之間産生了誤會,最後沒能在一起,大美妞還死掉了,死掉之前又祝福作家找到一個更好更配得上他的美妞——可以說很聖母了。
林海文一直微笑聽著。
倒是巴別塔主席在經歷了攤位事故之後,變得有點主動,他隔著林海文,用義大利語跟亞歷山大介紹了一下:“您可能不太清楚,林海文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男高音歌唱家,被譽為東方的帕瓦羅蒂,他在華國和美國演唱過自己創作的《黃河大合唱》,無論在表演還是在創作上,都非常優秀。我想,他對《茶花女》這樣的不休名作,一定不會陌生的。”
言下之意:少說兩句吧!!
“當然,在華國它也是非常知名的劇作。”
林海文突然用流利的義大利語插了一句嘴——剛才他們都用英語交流。
尷尬!
呵呵呵……
“亞歷山大對林先生的博學還不太瞭解。”
“沒事兒,”林海文寬容地笑笑:“我對自己的博學程度,有時候都不太瞭解,太博學就是這一點不好。”
“……是,是的。”
交談從這裡開始就變得不是那麼美好了,表演結束之後,林海文才突然發現,原來義大利也有這個習慣,就是貴賓跟演職人員見面啥的。
幾位主演都相當知名,林海文也不是政要,見面的氛圍比較輕松,大家談談《茶花女》,聊聊藝術啥的,倒是飾演女主角維奧莉塔的拉菲·科斯,表現的有點不堪——這位據說是b角, a角沒來成。
她倒是沒敢在林海文面前說什麼,不過隱隱約約的白眼總是隱藏不住——尤其論及華國歌劇的時候,顯然是一位藝術民粹分子。
林海文瞥了她一眼,貌似疑惑地問了一句:“你們的歌劇名作似乎都出自一百多年前,難道20世紀以來,都沒有人寫出過新的不朽作品麼?”
這話倒不是假的,在林海文上輩子,世界十大歌劇中,僅有《圖蘭朵》和《蝴蝶夫人》是20世紀的作品,其餘《卡門》《奧賽羅》等等都是十九世紀的作品——而偏偏,圖蘭朵是華國題材,而蝴蝶夫人則是鬼子題材。在這個時空都沒有誕生出來。
幾位義大利歌劇演員都有些尷尬。
“呵呵,經典總是需要時間的,我相信華國的藝術作品也是如此。”亞歷山大不得不出來挽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