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爺”,王莽聽地遠處傳來叫聲。循聲望去,卻原來是故交樓戶。
樓戶上前,王莽道:“你如何在這裡?”
樓戶道:“日前聞得藍田受災,所以帶了兩個隨從來贈藥,救濟災民。”
王莽道:“樓爺果然俠義,如若朝廷多些你這樣的義事,豈不很好?”
樓戶道:“樓某性好遊俠,過不慣朝廷生活。”
王莽道:“請問,災民之間,可有疾病?”
樓戶道:“偶有風寒,樓某熬了些藥,吩咐隨從讓災民喝了,預防疾病。”
王莽道:“可是那拎桶的小兒?”
樓戶道:“正是。”轉身叫道:“陳述,快到侯爺這邊來!”
陳述聽了樓戶叫他。放下木桶,跑到王莽這邊。
樓戶道:“來,給侯爺磕個頭。”
陳述聽話地磕了三個響頭。王莽慌忙扶起道:“為何行此大禮?”
樓戶道:“他就是獲小侯爺府上婢女之弟。”
經樓戶一提醒,王莽悲從中來,王獲就此殞命。也想起王獲之子,便沉吟道:“猛兒此時必定也長大不少了。”
陳述見此處無事,便又跑去分發藥物去了。
李心君見了陳述跑走,笑道:“好可愛的孩子。”
樓戶見了李心君,問王莽道:“這位姑娘是?”
王莽道:“這位是李廣後人,閨名心君,剛從匈奴回來。”對李心君說:“這位是新野俠醫,樓戶。”
樓戶做禮道:“樓戶見過李姑娘。”
李心君也回了禮。
樓戶因為先了兩天來此地,帶王莽四周走來走。
走了許久,王莽見災民滿地,許多餓地在那裡不能動彈。於是問縣丞:“為何會有如此多的饑民?”
縣丞道:“朝廷所撥銀兩,均已用於賑災。而饑民眾多,百姓除了吃,還要衣服被褥、藥物。而糧食,也要從遠處跋山涉水運來,因此,成本畸高。而周邊未受災商賈趁機囤積居奇,乃至於糧食到了此處,較平時貴了許多。真是一斤黃金一斤米,災民只能頓頓喝粥。而田裡的野菜,也很快挖完,轉眼,就要連樹皮都啃了。”
王莽道:“高祖時候,藍田受災,人相食。如今,難道又會有此悲劇?”說罷,嘆息良久。
李心君聽縣丞如此說,道:“那為何災民不去附近乞討?”
縣丞道:“現如今,災禍此起彼伏,百姓何來糧食施捨?”
李心君道:“難道,只能等待救災,等待餓死?”
縣丞道:“如此也沒辦法。洪水過處,水不能飲。災民因饑渴,沾了水的便紛紛病倒。其狀甚慘。”
樓戶此時也接過去道:“每逢災難,疾病與饑餓並行。如今,饑餓已經開始。還望侯爺多多體察民情,就黎明於水火。”
王莽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可畏,災難如此,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原涉此時道:“侯爺,當初孔休不是說,這是輔政之禍麼?因此,孔休曾請侯爺回去輔政。民間也有童謠,意指安天下者,侯爺。”
王莽道:“子曰:‘食色’性也’,民食不果腹,如何能關心天下大事。蓋是多事之人為之。”
樓戶道:“侯爺也不相信能已孔聖人之教化解決災民饑餓?”
王莽道:“饑餓在前而開壇論道,無異於畫餅充饑。不若開倉救濟,能救幾個是幾個。”
此時,有人來報:“縣丞大人,飯菜備好。”
縣丞道:“侯爺,各位大人。請移步用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