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父、其子被楚軍俘獲,漢軍幾乎全軍覆滅。
此役漢軍元氣大傷,幾乎全軍覆沒,依附於劉邦的諸侯紛紛背漢投楚。
劉邦只好收集殘部,退守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古滎鎮)。楚漢之間的爭鬥從此變得更為劇烈殘酷。
彭城一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他的父親及孩子都被楚軍俘獲,眾諸侯也紛紛背漢向楚。
項羽則充分表現出他特有的英勇果敢、雄才大略的軍事指揮才能,此戰可以說是完勝的結局,項羽不但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更扭轉了項羽四面楚歌,孤立無援的政治局面,重新佔據楚漢戰爭的主動權。
彭城之戰是楚、漢相爭的第一次大戰,漢軍多到五十六萬人,而楚軍只有精兵三萬人。
以三萬對五十六萬,懸殊很大,可是漢軍主帥驕傲自縱,輕敵而不以為備;另漢軍雖多,卻是烏合之。
其中一大部分是收集諸侯之兵,兵雖多卻沒有什麼戰鬥力,特別是自鉅鹿之戰以後,人人都有畏楚威勢,致望風而喪膽,因此一見楚軍來進攻時,便心存畏懼,不戰而逃,自亂陣腳。
楚軍兩次計殺漢軍有二十多萬人,如以楚軍三萬人計,人數的比例為1:20;殺人之比為1:7。
即楚軍一人要殺漢軍七人,也就是漢軍不動手,任由楚軍來殺,實際也是不大可能的。
其中一大部分是自相踐踏和擠殺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因為其中有泗水和睢水,入水死的人數很多,但總的來說,仍可計在殺死之列的。就這樣,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一朝便消失殆盡。
因而此戰對項羽來說以完勝結局,在大的政治環境方面,原來投向劉邦的盟軍此時又背叛劉邦,或則投靠項羽,如塞王,翟王。
有的則重新脫離劉邦的控制走向劉邦的對立面,如魏王豹,陳餘
雖然,這場戰役以項羽的完勝而告終,但是,在最後一刻,項羽沒有一鼓作氣乘勝追擊劉邦。
以至後來,劉邦逃往西邊,佔據滎陽成皋之地利,依靠關中漢中之資源,最後依靠優越的地理和物質資源以及項羽後方的游擊戰大師彭越,並且整個集團的優勢力量,終於拖跨項羽,贏得天下。
當時,項羽命手下的一個將領丁公追擊劉邦。
劉邦在彭城大戰中大敗而逃,丁公率兵在彭城以西追上了劉邦,兩軍短兵相接,劉邦急了。
回頭對丁公說:“兩條好漢難道要互相迫害嗎?”
丁公明白,兩腳踩船的道理,便帶兵返回,劉邦因此突圍而去。
不過後來項羽失敗後,丁公拜見劉邦,劉邦把丁公帶到軍隊中游行示眾。
說:“丁公作為項羽的臣子卻不忠誠,讓項羽失去天下的人,就是丁公。”
於是劉邦殺死了丁公並說:“讓後世做臣子的人不要效仿丁公。”
劉邦此次大敗,眾將皆怪罪韓信,但是劉邦卻一再的說:
“這事不怪韓信,怪他大意了!”
求訂閱月票推薦票
作者感激
喜歡從聊齋開始問道請大家收藏:()從聊齋開始問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