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崇禎再次平臺召對袁崇煥,去年之時,也是在這個地方,崇禎曾平臺召對過袁崇煥。
袁崇煥當時言稱五年平遼,可是如今,建奴為平不說,更有勢大之樣,當時崇禎也說過信任袁崇煥,可是現在,在流言下,崇禎動搖了。
滿面冷意的崇禎一掃眼前的武將,認為京師遭此劫難,皆是因為武將禦敵不利所致。
“說說吧,現在軍情如何?”
崇禎稍顯的有氣無力,這兩天驚嚇過度,睡得不是太好。
“回皇上,如今建奴退去,只是散落在周邊地區,以搶掠百姓為生。
將士奮勇殺敵,保住京師,只是多有勞累,還請皇上安排將士入城休整,以供糧餉。”
袁崇煥希望把將士帶到城中,免受建奴打擾,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不過崇禎冷著臉,一副打仗退敵不行,拿錢休息卻是耽誤不得的樣子。
“不準!如今建奴未退,如何入城?如何休整?朕命你馬上將建奴趕回關外,不容再犯!”
袁崇煥輕輕皺眉,崇禎都下次命令了,他自然是無話可說,只好帶著眾將出城,與建奴在野外刀兵相見。
隨著時間的推移,城中的流言越來越多,皆是指向袁崇煥與建奴勾結,更是有朝中大臣貴族入宮,與崇禎說起此事。
沒有主見,搖擺不定的崇禎皇帝,終於在流言的浸泡下,對袁崇煥都最後一絲信任,都消失不見。
而崇禎皇帝,見京師局勢不甚明朗,自然是有離京南下之心。
可是這個決定不是他自己做的,看似作為皇上,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其實是錯了。
在禮數上,在祖制上,在面子上,皇帝都沒有那麼大的權力,所以崇禎想要離開京師,自然是要得到百官的認同。
因此崇禎在上早朝的時候,暗示百官自己想要離開京師,去到南京,躲避建奴。
大殿之中,凡是能上早朝者都是人精,崇禎的意思所有人都聽得明白,可是沒有人敢接這個話頭。
因為東林文官當道,他們才不管皇上的死活,他們要的是自己的名聲。
名聲如何來呢?那就是反駁皇帝,若是引得皇上生氣,打自己一頓,那麼文官就會被其他人視為英雄,皆是崇拜物件。
在如此病態的言官和文官的文化下,自然是皇上提出有爭議的問題,就會引來無數人的指責與批評。
因此崇禎隱晦的表達離京,就有言官跳出來反對,從古到今的舉例子,說的崇禎甚至是有些無地自容。
而這樣言官的目的就達到了,最後崇禎氣呼呼的離開大殿,不與百官說上任何話。
這將是崇禎皇帝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提起要離開京師南下的想法,直到他吊死在煤山上。
有人說離京南下是崇禎唯一翻盤的機會,但是這只是一個猜測!實際上,以崇禎的這種性格,即使南下也挽救不了大明,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去做!
喜歡為政大明請大家收藏:()為政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