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呀,看我這腦袋。快快,裡面請!”
李溫率先反應過來,用手拍拍自己的腦袋,趕緊招呼三人來到書房,廳堂是無門的頗有冷意。
李溫書房裡生著暖爐,卻是一片暖烘烘的天地。
三人走進書房,落座之後,小德寶端上茶壺茶盞,李溫親自為三人倒上熱茶,讓三人暖暖身子。
“你們來也不提前打聲招呼,好叫我出去迎迎,你們可到好,直接就跑了進來,也不怕被那看門的轟出去!”
“嗨呀,你可別提了,要不是我混的臉熟,我們還真是進不來,你那門口看門的還可真厲害,雖是身體有缺,可身上的煞氣不小,他們是什麼來路!”
黃宗羲與李溫打交道的時間最長,所以沒什麼拘束。
“他們是打海盜時受的傷,如今再也不能上去戰場,索性我就把他們安排看個大門,也讓他們有個活命的地方,否則,如此日子,他們怎活的下去啊。”
其他三人聽了皆是點頭,表情也是帶著同情。
“知新兄,我與你說的寫稿之事,你可放在了心上?我們還等著要看呢!”
黃宗羲再次挑起話頭,說起自己讓李溫寫出關於自己想法的手稿。
“寫了寫了,只是我還不知道怎麼起個名字,要不你們提提意見?”
說著李溫轉身,從桌子上取出一沓寫好的手稿,遞給黃宗羲。
黃宗羲連忙從李溫的手裡把手稿接過來,朱之瑜和魏碩儒也連忙湊過去,一起看著李溫的手稿。
“古學已古,難適如今。理學為惡,禁錮人心。心學尚可,卻止步百姓。以我之見,其三者皆為帝王馭民之繩索,非利民之學問。
故,做學問應以實事求是為準繩,少言空談,多親身而行。實踐之後乃有真知,行動之後乃有學問。
摒棄誇誇其談之陋習,轉以古適今之態度,才有學問之大成,才有曉天下之道理。”
“妙啊!妙啊!通讀此文,如醍醐灌頂,腦袋通透!”
黃宗羲拿起文稿,大聲通讀,到最後竟引得魏碩儒連連讚歎。
魏碩儒與李溫認識得最晚,之前他只是瞭解朱之瑜,那次二人在餘姚街頭相見,並討論過學問,再此之後魏碩儒就對自己曾經學過的東西有了動搖,並經常跑到朱之瑜的茅屋中求教,也就是那時候魏碩儒才知道朱之瑜是受到李溫的啟發。
所以魏碩儒對李溫總是抱有一絲的崇拜,今天能通讀李溫的手稿,魏碩儒更是收穫滿滿,他發現,果然李溫的思想最靠譜,或者更加的有說服力。
“知新兄,你竟然與楚嶼兄想得差不多,楚嶼兄這段時間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親自去做,才終有所得!”
在路上黃宗羲與朱之瑜聊過這段時間的感悟,所以此時黃宗羲這才說李溫與朱之瑜的想法竟然有些不謀而合。
“不,不是我與知新想得差不多,而是知新教與我的,只是我比較笨拙,到現在才明白過來,說起來知新還是我的老師呢!”
朱之瑜趕緊擺手否認是自己想出來的,直言是李溫教的,畢竟當時可真是李溫改變了朱之瑜的想法,從一個各種學說都接觸過的讀書人,如今卻是多有所成。
喜歡為政大明請大家收藏:()為政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