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修撰適才所言,未免有些太過。”馮元沉聲道。
“那馮大人來審,也並無不可,讓他吐出幕後之人就行。”江昭無所謂的搖了搖頭:“反正,御前能讓官家滿意就行。”
這話一出,馮元心頭一沉。
怎麼才能讓官家滿意,自然是背後的指使者足夠大。
從卯時政鬥始,已經過了三個時辰有餘。
這會兒馮元也已經反應了過來,知道自己辦了錯事。
他出場那會兒沒問題,但凡能三兩招讓江昭陷入頹勢,那他的出場就是值得的。
但問題是他沒拿下江昭!
時間一長,水也沒有攪渾,自然讓官家反應了過來,猜了一些東西。
這次審案,幾乎就是帶著答案找過程。
而區別就在於,這個答案背後的人,究竟有沒有兩王的手筆。
“你且如實招來!”馮元沉聲道:“本朝向來善待文人,以你五品官身,要是如實說來,則妻兒老小無生計之憂。”
“你此次上奏,可有受人指使,挑撥君臣之誼?”
言罷,馮元閉上眼睛。
他只能提醒到這一步。
要是不出意外,過些日子劉相公就得倒下去。
作為劉相公的人,他這會兒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啊!
君臣之誼?
黃景望了過去。
這說的“君臣之誼”,可能是江昭與官家、韓尚書與官家,或是劉相公與官家。
但,也可能是兩王與官家!
兩王也是臣!
並且,他上奏的賀表,所書的是邕王適合承繼皇位,行捧殺之計。
莫非?
黃景心念一動,已經有了答案。
“江修撰所說的減輕刑罰,所言可真?”
饒是有了答案,黃景也並未直言,而是適當拉扯。
這審案過程,都有刑部與內官記載,不可太過突兀,否則就得起反效。
“自是為真。”江昭頷首。
這些說的話都有一一記載,屆時無非是再向官家稱述一遍。
再說,黃景的罪,無外乎就是受人指使,不合時宜的上奏了舉薦邕王的話而已,幾乎不可能判死罪。
太宗訓曰: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
這話的含金量還是不低,鮮少有治死者,哪怕賜死也少見,更多的還是不斷的流放輾轉,讓人生病的處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