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與三甲進士也有機會入翰林,也即庶吉士考試。
過了殿試,禮部還會舉行一場選拔,三四百位進士選出三四十位庶吉士,一齊入翰林院學習深造。
這些入翰林院學習深造的進士,暫時不會被授予官職,經過三年的深造學習,還會有一場考試,名為散館考試。
三四十人,有三四成的人可以透過散館考試,就此留在翰林院,正式授予翰林官職,於翰林修書,自此可稱出身翰林。
上岸的十幾人,也就是三年一次春闈大試,普天之下萬萬讀書人中最為優異的存在。
一屆,幾十萬學子,選出過萬舉子,又選出幾百進士,幾百人又選出十餘人,可入職翰林。
這十餘人,前程無量,就算是熬資歷都能熬到三品。
當然,因政治爭鬥和身體因素,實際上也就五六個人有機會熬到三品,其餘的要麼是遭到政治打擊,要麼是身體不行,沒有熬資歷的天賦。
饒是如此,卻也相當不俗。
熬資歷就熬到三品,何其恐怖?
江昭望了望幾人。
蘇軾、蘇轍、曾鞏、曾布幾個都是二甲末或者三甲,這沒得說。
但考庶吉士一事,卻不一定。
畢竟,就幾人未來的成就來看,曾鞏肯定都是自己菜,庶吉士無望。
蘇軾、蘇轍和曾布,這幾位大機率是成了庶吉士。
幾人都是幹到了文官頂尖的存在。
這也不奇怪。
第一次考試,有些人就連考題是什麼形式都不清楚,臨場發揮差一點也正常。
以往,也不乏一些考生一舉從三甲幹到一甲。
更何況,這是嘉佑二年?
就在這時。
蘇軾一嘆,欽佩的說道:“子川之才,真是百年無人望其項背。”
以往,他已自認才學不凡,可真正上了考場,他才知道自己還是小覷了天下英雄。
江昭一怔,下意識的望了一眼章衡。
要是沒記錯,這話是蘇軾評價章衡的吧?
當面就......搶啊?
“子瞻太過讚譽,昭愧不敢當。”
當面就當面吧!
不一會兒,其餘的人也都出了結果。
曾鞏三百一十三名,曾布一百七十五名。
張辭一百六十五名,陳輔未中。
相比起已經二十六七的張辭,陳輔少了好幾年的積累,運氣也差了點。
此外,參加春闈的兩三百名淮左舉子,中了二十七人,幾乎都是四十來歲的老者。
該說不說,揚州不愧是繁華之地,學業興盛。
此次萬人大考,取三百八十餘位進士,差不多是百中取三的機率。
揚州不到三百人參加,二十七人取得貢士,近乎百取十,實在是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