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名聲的好處。
過往,幾乎歷年的會元都會遭到質疑。
憑空的冒出來一個不知名的人物,你說你是第一?
我不信!
如今,江昭聲名之旺冠絕一代,會試第一卻是少了很多爭議。
當然,考官排序時可能也有這樣的考量。
若是有一人與江昭才學一模一樣,那排名更高的一定的江昭,為的就是減少一些無端的爭議。
“誒,第二是誰啊?”有未曾登上黃榜,心中不服的舉子盯上了第二名。
“記得是叫章衡。”
“憑什麼,他憑什麼第二?”考生大聲質疑了一句。
江子川名揚天下,老子幹不過,也就認了,章衡一個寂寂無名之輩,憑什麼第二?
“我自認不比他差,憑什麼他是第二,我這樣的才學都未曾上榜?有黑幕!”
.......
“子川,你可得請客啊!”蘇轍笑著走出了人堆。
有了結果的他,心中安寧,走起路來可謂閒庭信步,無聲間透露出意氣風發。
江昭一笑:“瞧子由一臉的喜色,我定讓子由不醉不歸。”
“如何?”江昭拍了拍蘇轍的肩膀,笑而問道。
“七十八名!”蘇轍笑道。
他一次科考就中第,心中很是高興。
“這次,定然得好好慶賀。”章衡走了過來,舉手投足盡是意氣風發。
同一時間,走過來的章惇臉色很是難看。
他也中了,但作為叔叔,他沒考過侄兒。
作為叔叔,輸給侄兒,他不服!
“恭喜子川。”章惇上前行了一禮。
“多謝。”江昭望出章惇臉色不對勁,卻也不知該怎麼安撫。
畢竟,章惇是上了榜的,只是人家自我要求夠高,心中不滿意而已。
章惇沉著臉站了幾秒鐘,一邊往邊上走去,一邊說道:“恭喜侄兒名列第二,但願侄兒實至名歸。”
章衡心中正是欣喜,並不與族叔計較。
不一會兒,蘇軾也走了出來。
“怎麼樣?”江昭問道。
“五十三名。”
江昭微微點頭。
一般來說,一甲三名,二甲六七十人。
論、判、詔、誥、表第一的成績應該是把蘇軾的綜合排序拉高了不少,達到了二甲末的水準。
一如蘇轍,七十八名,差不多就是三甲前列的水準。
當然,考了二甲末或三甲也並非沒有翻身的機會。
實際上,哪怕考中了進士,都還有一場考試,也即庶吉士考試。
一般來說,一甲三名是直接授予官職,入職翰林,任職翰林官員。
所謂非進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內閣,翰林院就是朝廷的人才儲備庫、六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