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在皇帝親耕儀式上的講話
桑弘羊說完,眾人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縱然是有幾個人,劉進明顯能夠看出來其眼中帶著些遺憾,但人員卻並不多。
而此時此刻的劉進突然想到了漢高祖劉邦與惠帝劉盈的一段故事了。
高祖稱帝后,其於呂后嫡長子劉盈被冊封為太子。
然高祖覺劉盈仁弱,劉邦覺得不像自己,因此起了換太子的心思。
時將戚夫人正得寵,且劉邦與戚夫人之子,劉如意酷肖劉邦,劉邦以其類己,故常欲易太子。
高皇帝九年,趙王張敖坐罪廢黜,劉邦更立劉如意為趙王。然卻讓劉如意作為趙王,常留長安,遙領爵土。
戚夫人知曉劉邦有易儲之心,因此劉邦迴歸關東,戚夫人時常跟從,日夜啼泣欲使劉如意代劉盈為太子。
人一旦年齡大了,頗容易固執。
劉邦易儲的心思越來越強烈,且將這種心思轉化為行動了,下廷商議,結果群臣紛紛反對。
其中御史中丞周昌反對最強烈,劉邦問其原因。周昌由於為人口吃,且又盛怒,於是說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後世有個成語“期期艾艾”其來源的一半便是此。
劉邦見此狀,欣然而笑,罷置此議。事過之後,呂雉在東廂側耳聽到上述對話,見到周昌時,下跪致謝說:“若非您據理力爭的話,太子幾乎就被廢掉了。”
劉邦仍懷易儲之意,呂雉惶恐不知所為,有人對呂雉說,張良善於畫計,且一向為劉邦所信重。於是,呂雉令建成侯呂釋之找到雲遊四海的張良,對他說:“您作為陛下的寵臣。陛下欲易太子,你怎麼還能高枕而臥?”
張良說:“當初皇上數陷於危難,採用我的計策。現在天下安定,皇帝喜歡才要易太子,這是骨肉之間的事,即使像我這樣的,再有一百個也沒用!”
呂釋之強行道:“不管怎樣,您得給我想個辦法!”張良道:“這個難以口舌之爭就能達到目的。皇上有想招而不得的賢人,有這樣四個人,就是商山四皓,年紀都大了,皆因皇上傲慢慢侮人,所以不願漢臣。但皇帝偏偏以此四人為高人,如果你們能夠不吝惜金銀財寶玉帛,並讓太子親自致書,言辭肯切謙卑,用安車和辯士固請,應該能請得動他們。他們來了後,以賓客之禮相待,並且使他們時時隨太子入朝。這樣皇帝必然要問,就告訴皇上。
於是呂釋之令人持太書,卑辭厚禮迎此四人。四人抵達後,客居在建成侯呂釋之的住所。
此後高皇帝十一年,英布謀反,劉邦生病了不想前去打仗,準備令太子劉盈為將徵之。商山四皓對此分析了一番,覺得他們來就是為了鞏固太子之位。太子帶兵出征,事情不妙!
因此四人前往去呂釋之去了,四人對呂釋之說:“太子帶兵出征,有功對他的太子之位不能增加好處;無功反受其害。且給太子的那些兵將,皆是追隨皇上打天下的梟將,讓太子帶領他們,無異於羊領群狼!這樣他們肯定不會盡力,此去必然無功。我們聽說,母親愛兒子是常抱著的,現在戚夫人日夜服侍皇上,而劉如意又常被皇上抱於膝上,並說‘我一定不會讓不肖子居於愛子之上’,這明顯的是一定要易立太子。你們趕快讓皇后對皇帝說英布乃天下猛將,擅長用兵,現在計程車兵、將領都是陛下的故舊,如今派太子統領將士,無異於讓羊來驅使狼,如果英布知道了,一定士氣大振而向西進攻。現在陛下雖然生病,但勉強在輜車上,躺著監督軍隊,這樣各大將領也不敢不盡力。陛下雖然苦了自己,但卻保全了妻子兒女。”
呂釋之入宮見呂雉,呂雉至劉邦處按照“商山四皓”所說聲俱淚下泣訴,劉邦罵道:“我就知道這小子派不上用場,還是老子親自去吧!”於是,劉邦親自帶兵出征。
劉邦攻滅英布返回長安,病情愈發嚴重,易儲的想法也更加強烈。張良勸諫,不為所動。
太常叔孫通以死相諫,劉邦無奈佯作答應。
最後,“商山四皓”以行動說服了劉邦:在一次宴會時,已經有八十高齡的“四皓”陪同著太子劉盈入席,這使劉邦很驚訝,覺得太子已經羽翼已豐,重立太子恐怕會導致政局混亂。
此後,劉盈太子地位基本穩定了。不久,劉邦駕崩,劉盈順利繼承了皇位。
雖然當年高皇帝面臨的易儲的問題,而目前劉進是面臨的立儲的問題。
但看朝臣幾乎是一邊倒的希望立劉病已為太子。
劉進知曉便是額劉病已雖然還不到十歲,但是在眾人的心目之中,已經是繼承人了。
不立劉病已為太子,恐怕要面臨和當年高皇帝一樣的形勢,整個朝廷,甚至整個大漢的百姓恐怕都不滿意劉進的決策。
為皇帝者,雖唯我獨尊,但劉進卻也知曉民意不可違,他方才點點頭道:“丞相言之有理。奉常張賀何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臣在!”奉常張賀站出來。
劉進開口道:“此前朕曾吩咐過伱,令太史令觀測天象、根據曆法,每年年末定下來年年初一整年良辰吉日之事,也省的日後每每均需龜甲占卜,費時費事。
你且回去後與太史令定下一良辰吉日,準備皇太子冊封之儀。”
眾人一聽盡皆驚喜。
張賀也面帶喜色,對劉進拜道:“唯。”
劉進微微頷首,沒在多說什麼。
而在劉進旁邊的劉病已已經八九歲了,在其母王翁須、其太傅蔡義的灌輸下自然知曉立太子是什麼意思,也不禁嘿嘿高興的笑起來。
此事定下,眾人也算是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