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修的這條運煤專線鐵路,之所以稱作簡易鐵路,最大的原因,是運輸的動力,不是後世的內燃機火車頭,而是依然採用的馬匹牽引。
蒸汽機的原理,薛蟠也略有所知,不過讓他造出來,他卻沒有這樣動手的本事。
實際上,偌大的華夏,不缺能造出蒸汽機的能工巧匠,薛蟠此前就把蒸汽機的原理圖,交給了工部轄下的工匠,他們已經彷製出了模型。
可是從模型想要轉到實際運用,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不過,薛蟠也不著急,只要他現在播下火種,工業革命總有一天,能在華夏大地上形成燎原之勢的。
馬拉鐵路的運力,當然比不過內燃機火車頭,但是卻已經遠勝之前的運輸方式了,足堪煤炭提舉司使用。
薛蟠修築鐵路的奏摺,遞到內閣之後,並沒有引起永昭帝和內閣諸臣的重視,因為鐵路呈現出來的運力提升,在去年冬天的冰道上,已經有所呈現了。
現在永昭帝和內閣諸臣看來,這條所謂的鐵路,不過是把只能在北方冬季使用的冰道,改造成可以常年使用了,不足為奇。
更重要的是,在薛蟠看來,這條簡易鐵路一公里兩千兩,一里路一千兩銀子的造價,已經相當低廉了,但是永昭帝和內閣諸臣卻不這樣看。
冬季的冰道,修築幾乎沒有成本,推廣起來不存在任何困難。
而鐵路,修築西山煤礦到京城廣安門,區區八十里路,就用了八萬兩銀子,要是從京城到揚州兩千里路,豈不是要用兩百萬兩銀子?
朝廷哪有這麼多銀子?
所以,鐵路想要在劉漢帝國疆域內推廣,絕不是一時半刻能夠完成的事情,可能要到薛蟠坐上內閣首輔那個位置,才有能力推動此事。
不過,從通州碼頭到京城外城廣渠門,只有六十來裡的路程,這條漕運專線鐵路,卻可以修起來。
薛蟠聯合林如海、賈政聯合上奏,請下了旨意,此事由工部郎中賈政全權負責,修路所需由戶部右侍郎林如海籌措,林如海剛剛到任,哪裡有籌措工程銀子的本事,還是要由薛蟠代為解決。
薛蟠便代表煤務提舉司,與賈政立下合約,修築鐵路的所需,可以從煤務提舉司支用。不過要以這條鐵路後續三年的運營所得償還。
賈政哪裡能知道,鐵路修成之後,每年的運營所得能有多少,一口應承下來。
林如海便作為上官,擔當這份合約的見證。
薛蟠、林如海、賈政三人,雖然私人關係親近,沾親帶故,但是在這樁公務上,卻都秉持著公事公辦的原則,沒有徇私。
薛蟠處理完崇文門稅關衙門和煤務提舉司的公務,又花了兩天的時間,處理薛家商號積攢的事務。
薛家商號轄下的各個鋪子,雖然都被薛蟠交給姐妹們代管,賬目的情況,不需要他費心,但是有一些經營策略方面的事務,卻還是要由他來制定、認可。
妹妹們久在閨中,核算賬目到還行,要說制定店鋪的發展方向,經營策略,就實在為難她們了。
薛蟠也沒有讓妹妹們一夜之間,就成長成為商界女強人的意思,能力是需要慢慢培養的。
經過調整,薛家商號原本的兩大財源——蜂窩煤業務,被分割派發給了僱傭的災民,薛家商號如今只承擔一個業務指導的名義,不再涉及具體經營,盈利自然也被分配了出去。
玻璃產業,薛家商號如今只負責玻璃窗、玻璃鏡的生產,銷售事務,則在王家之外,還拉到史家、馮紫英馮家、衛若蘭衛家、陳也俊陳家,一起加入進來,分潤利益,承擔壓力。
王家、史家、馮家、衛家、陳家,現在雖然都不算是京城的一流權貴豪門,但也各有底蘊,聯合起來,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輕易不會再被人拿捏了。
薛家的玻璃工坊,作為生產商,只賺取應得的利潤,把玻璃產業一半的利益,都分潤了出去,總算沒有之前那麼顯眼了。
悶聲發大財,在薛蟠尚未能自立門戶之外,才是最適合薛家商號發展的策略。
至於薛家商號原有的產業,現在在薛家商號中,盈利佔比,已經十分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