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開春之後,京城天氣轉暖,本來煤炭用度要直線下降的,但是因為蜂窩煤不僅能夠取暖,在燒水做飯這些日常用度上,也比木材方便節省不少,所以現在京城每天蜂窩煤用量,並不比冬天少多少。
冰道在天氣轉暖之後,就不堪使用了,運輸又成為桎梏京城煤業發展的首要因素。
在廣安門堆場的煤炭售價不漲的情況下,由於運輸困難增加,使得煤務提舉司的盈利所得,要比冬季少很多。
鐵路修成之後,煤炭運輸的難題得到解決,煤務提舉司的盈利率又提升了起來。
現在,煤務提舉司繼崇文門稅關衙門之後,成為京城最熱門的衙門。
別看煤炭漆黑骯髒,但是被煤務提舉司規模化運營之後,獲利著實不少,不僅每個月能上繳給戶部四五萬兩的利稅,衙門也能截留下來三四萬兩的盈利。
這些盈利,都被薛蟠花在了煤務提舉司上,花費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為西山煤礦的礦工,改善生活條件,建設生活區,讓外地留下來的災民,能在西山安居樂業。
二是為進一步提升煤業公司的生產效率,設定了諸多福利,讓煤務提舉司所轄人手,待遇大漲,平均下來,每個月到手的工資福利,加起來能超過二兩銀子,這在當下的京城,絕對算是高工資了。
第三,則是改善煤務提舉司的工作條件,在廣安門堆場和西山腳下,營建了兩處營地,專供煤務提舉司轄下的保安隊使用。
現在,人數只有一百人的保安隊,單是每個人一個月的俸銀,就有二兩銀子,另外煤務提舉司還包吃包住,每個月都有一套新衣發放。
給每位保安配備的兩把自發短統,所用的銀子都還沒有計算在煤務提舉司的公賬上,而是薛蟠自掏的腰包,當然不是用的他個人名義,那樣就把收買人心顯得太過明顯了,而是借用了商戶贊助的名義,向京城各煤鋪化緣,大頭其實是薛家商號出的。
現在煤務提舉司,正式在編的官吏,只有薛蟠、梁鵬、胡東、賈芸四人,他們幾人的俸祿,都由朝廷供應,當然在煤務提舉司這邊,也有一份養廉銀,數額不多,梁鵬、胡東、賈芸三人每個月只有五兩銀子。
薛蟠家世豪富,看不上養廉銀,自然要故作姿態,從不領取。
煤務提舉司建立以來這幾個月積攢的盈利,大部分都花在這條鐵路上了。
在原有的歷史上,滿清朝廷修建華夏曆史上第一條鐵路的時候,每公里的造價高達一萬兩銀子。
薛蟠修築的這條簡易鐵路,工程標準比不上後世,花費自然也沒有那麼多,但是綜合算下來,每公里的造價也有兩千兩銀子,四十公里的鐵路,就花了八萬兩銀子。
這個錢花得絕對值,因為在沒有鐵路的情況下,煤務提舉司每個月單是花費在煤炭運輸上的運費,就高達四五萬兩銀子。
現在西山煤礦,每天要往京城輸送三百萬斤煤炭,才能滿足京城日常所需。
三百萬斤煤炭,就是兩萬五千擔,在沒有鐵路的情況,每擔煤炭的運費,需要七八十文銅錢,一天的運費支出,至少也得一千五百兩銀子。
在鐵路修好之後,每擔煤炭的運費,能降低到二三十文,每天就能剩下一千兩,一個月就是三萬兩。
修築鐵路所費,三個月就省出來了。
薛蟠現在已經下達修築第二條運煤專線的命令了,甚至有意在通州碼頭與京城之間,也修築幾條鐵路專線,如此可大為節省漕糧進京的運輸成本。
修築鐵路的費用,完全可以用後續的鐵路運費填補,不需要朝廷多花一兩銀子。
只是,煤炭提舉司治內的事情,薛蟠可以一言而決,其他衙門的事情,就不是他能做決定的了。
不過,現在戶部有林如海,工部有賈政,只要能夠獲得他們的首肯,通州碼頭到廣渠門外的鐵路,想要修起來,並不存在障礙。
此事的最大難點是花錢,而朝廷現在最缺的就是錢。
薛蟠雖然剛剛從揚州八大鹽商家中,給朝廷抄沒了兩三千萬兩的現銀,後續還會有四五千萬兩售賣田產所得,陸續輸送過來。
但是,這些錢如今已經都各有歸處了。
喜歡紅樓之薛霸王請大家收藏:()紅樓之薛霸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