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被調入京中,就任戶部右侍郎,兩淮巡鹽御史的差事,自然要交出來,朝廷已經派人過來接任了。
林如海對兩淮鹽政的改革卓有成效,現在又把把持兩淮鹽業的八大鹽商一網打盡,給繼任者創造了一個好得不能再好的任職環境,繼任的兩淮巡鹽御史,身上的壓力,遠沒有林如海當初上任的時候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全國鹽政,都歸在戶部治下,林如海這個戶部右侍郎,到任之後,分配職責,九成九的可能,要分管全國鹽政,他也決定把兩淮鹽政的改革措施,推廣到其他鹽場去,讓全國鹽稅,再上一個臺階。
在此之前,劉漢帝國每年的鹽稅,有兩百多萬兩銀子,兩淮鹽政貢獻,佔了三分之一強。
現在兩淮鹽政改革之後,鹽稅在原來的基礎上翻了一倍,若是把改革推廣到其他鹽場,也能有這樣的效果,那麼今後全國鹽政的賦稅,將能達到五百萬兩左右,對尚不到五千萬兩的全年賦稅,算是一個不小的補益了。
林如海得到調任旨意之後,沒打算等繼任的兩淮巡鹽御史,而是立即準備起身,想要儘快遠離揚州這個傷心地。
鄭昀那邊,對八大鹽商抄沒財物的統計工作,也進行到了大半,已經徵調了不少漕船,把財物裝船,準備走運河運去京城。
原本是打算與林如海一同啟程的,但是林如海急著出發,鄭昀卻還有些收尾的工作要處理,便決定把運力一分為二,讓已經裝好的漕船,先隨林如海、薛蟠出發,他則等收好尾後,再親自押運剩餘的漕船北上。
這次要押解進京的財物,單是金銀銅錢,就幾近三千萬兩,另外還有價值不菲的珠寶古玩、古籍字畫,哪怕是分作兩批,一批的價值也不下兩千萬兩。
為了確保漕船萬無一失,鄭昀上奏朝廷,對這次押解的安全保衛工作,施以最高規格,甚至優勝與夏秋兩季的賦稅運輸。
夏秋兩季的賦稅押解,可沒有這麼多現銀,多是糧食、絹布。
鄭昀不僅從各處抽調了一批錦衣衛兵士,在漕船開動之後,沿運河兩岸撒佈開去,刺探訊息,消除隱患,還請漕運總督衙門派人手,隨船而行,確保安全。
並且,為了防備隨船押運人員監守自盜,還把裝船和押運的人手,分隔開去,裝船勞工不隨船而行,押運人員則不清楚船上所載何物。
鄭昀還為押船的兵士,配備了弓弩——實際上,他最感興趣的,是在林如海遇刺事件中,大放異彩的自發短統,還特意向薛蟠討要了一柄,仔細把玩。
薛蟠也認為,這種已經有了手槍雛形的自發短統,在兩軍對壘的戰場上,作用如何,暫未可知,但是人數有限的火併場景中,卻可能會有奇效。
正好鄭昀執掌的錦衣衛,也有追捕兇匪的職責,正是自發短統的用武之地。
鄭昀在見識到自發短統的威力,與使用便捷性之後,對薛蟠此見,深以為然,已經拿定主意,返京之後,會上請旨意,為錦衣衛配置一批自發火統。
現在的自發火統,是薛蟠集合了西洋槍匠,和工部軍器局的能工巧匠,在西洋產的燧發槍的基礎上彷製出來的,經過吳洋的實戰檢驗,效能已經達到了可以量產的水準。
但是即便能夠量產,以這個時代的生產水平,產量也不會高到哪裡去,短時間內是無法讓軍隊全員換裝的。
況且,一樣新式武器,想要獲得軍隊的信賴,也不是一時半刻能夠做到的事情。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蘋果均可。】
所以,先在錦衣衛這樣的準軍事組織裡試用、裝配,是推廣這種自發火統,目前而言,最好的方式。
人手配置一柄自發短統的錦衣衛,只是想一想,就令薛蟠有些小激動。
不過,要完成這一個目標,至少也得一年半載,在這次進京途中,是沒有這樣的配置了。
因為林如海急切,在收到調任旨意的第三天,林如海便帶著林黛玉,和薛蟠、賈璉一起,乘坐官船,在前後三四十艘漕船的簇擁下,順著運河北上而去。
一艘漕船的載重量,大約在200石左右,也就是12噸;而這次隨著林如海、薛蟠押解進京的財物,以1200萬兩銀子計算,總重就是400噸左右,需要三十多艘漕船,才能裝下。
因為漕船滿載,速度快不起來,所以林如海、薛蟠等人的行進速度,自然也是慢悠悠的。
林如海只是想要儘快離開揚州這個傷心地,對途中速度,倒不強求。
喜歡紅樓之薛霸王請大家收藏:()紅樓之薛霸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