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錦衣衛官面上的訊息,在薛蟠離京南下後的第二天,就傳遞到了京城,速度並不算慢。
畢竟,錦衣衛揚州衛所在稟報此事之前,要先對事情進行一番調查,有個初步結果之後,才好稟報,不然如果只是傳遞過來一個“林如海遇刺”的訊息,會顯得更不專業。
鄭昀雖然已經從永昭帝這裡領到聖命,要南下揚州親自調查此事,但是他可不能像薛蟠那樣,把衙門的事情扔下不管,說走就走了。
鄭昀離京南下之前,先用了兩天的時間,把錦衣衛近日的重大事項,都交待清楚,才啟程動身。
一路之上,也不會像薛蟠那樣日夜兼程、快馬加鞭,不顧其他,只悶頭趕路,所以在路上用得時間比薛蟠要久很多,足足花了十天時間,才趕到揚州。
這個時候,薛蟠抵達揚州已經七八天了,從金陵請來的名醫會診都結束了,林如海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性命被從鬼門關外拉了回來。
這幾天的時間,薛蟠除了廣邀名醫來給林如海會診,也從金陵調來了一些可靠的人手,對林如海遇刺事件,進行了摸底調查。
其實,這件事情的原委,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幕後真兇超不出揚州八大鹽商的範圍,最大的可能,是八大鹽商全都參與了此事。
林如海遇刺之後,就一直深居揚州鹽運使司衙門後宅,外邊有揚州知府派來的兵士衙役守衛,外人根本摸不清林如海的具體情況。
揚州知府也派出人手,對此事進行了調查,找到了那幾位被吳洋用燧發短槍擊傷的刺客,但是被捉拿的刺客,本就傷勢嚴重、性命垂危,被關進揚州府衙牢房之後,沒等到被審訊,就一個個死在牢裡了。
揚州知府也搞不清楚,這幾個刺客是真的傷重而亡,還是被人從中做了手腳。
偌大的揚州府地界,早就被八大鹽商滲透得徹徹底底了,就連揚州知府自己,也吃過八大鹽商的飲宴,收過他們的贈禮。
雖然在林如海遇刺之後,揚州知府有鑑於朝廷威嚴被肆意踐踏,也怕為此事承擔責任,下了死命令,要徹查此事,但是總不能由他自己親自上陣調查,而下面做事的人,誰是八大鹽商的人,他都分辨不清,所以調查推進十分緩慢,就在所難免了。
薛蟠親自來到揚州,肯定不會對此事善罷甘休,但是因為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一時之間,也沒想好怎麼處理此事。
從鄭昀的手裡接到永昭帝的旨意,身上多了欽差的身份之後,事情就豁然開朗了。
鄭昀此來,本來還想著,怎麼調查此事,要動用多少人手,耗費多少精力時間,才能查清原委。
儘管他也能猜到,此事的幕後黑手,左右逃不過在林如海改革兩淮鹽政中利益受損八大鹽商範圍,但是要拿到真憑實據,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八大鹽商既然敢做出公認刺殺朝廷重臣的事情,肯定會在事前事後,處理好所有首尾,置身事外,確保不被牽扯到。
揚州又是八大鹽商的大本營,他們從前明開始,在此經營了數百年,早就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了。
劉漢帝國的錦衣衛,雖然做的是和前明錦衣衛相同的事情,但是卻沒有前明錦衣衛那樣的權勢,在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倒不好對錶面上樂善好施、人脈深厚的八大鹽商直接動手。
薛蟠卻不像鄭昀這樣瞻前顧後,在他看來,八大鹽商的罪證把柄,根本不用調查,都是明擺著的。
薛蟠接過欽差任命之後,第一道命令,便是調動揚州周圍州府的駐軍,跨府來揚州公幹。
之所以沒有動員揚州本地的衛所兵卒,是薛蟠不放心,不清楚八大鹽商對本地衛所的侵蝕程度,唯恐揚州衛所的兵卒,得到對八大鹽商動手的命令,突然譁變,鬧出亂子。
等附近州縣的四五千大軍,被排程到揚州城外的時候,薛蟠也命人把八大鹽商的當家人,都請到了鹽運使司衙門裡。
八大鹽商其實早就等著被召喚到鹽運使司衙門了,只是在他們原本的計劃中,林如海會在刺殺行動中當場身死,他們前一次來鹽運使司衙門,是對林如海進行弔唁,後一次來鹽運使司衙門,則是拜見新任巡鹽御史。
結果,萬萬沒想到,林如海的身邊,竟然有一位能發連統的吳洋,用的火統還是燧發,以一人之力,面對八名手持弩箭的刺客,還能當場射殺兩人,射傷三人,剩下的三名刺客,雖然沒有受傷,但已經被吳洋的火統連發嚇破了膽,見吳洋能夠在轉瞬間重新裝彈擊發,槍槍致命,立即四散逃命去了。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蘋果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