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玉米這類畝產高的可食用作物,早在前明,就從海外傳入,官服也一直在大力推廣此類作物,在東南沿海的丘陵地帶,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但是在廣大的內陸,北方各地,選擇種植紅薯、玉米的農民,依然是少數,而且還沒有把這類外來作物,當成正經的糧食。
對這個時代的百姓而言,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只要讓他們見識到紅薯、玉米的產量,並且為產出的紅薯、玉米,找好銷路,能抵賦稅,他們會自覺主動地選擇種植的。
薛蟠此舉,正是要給廣大北地百姓打個樣兒。
這一天,薛蟠去京城北郊的一塊紅薯地,檢視了一番春地紅薯的生長情況,還沒從北邊的安定門進城,就從城門口的稅丁處得知,府中的孫總管有急事找他。
薛蟠連忙快馬加鞭,趕回到城東薛府,孫總管果然焦急萬分地等著他了。
不等薛蟠發問何事,孫總管便急匆匆把薛蟠迎進府內,帶他來到前院西廂。
前院是府中下人的住處,西廂住著的是薛蟠的兩名貼身小廝招財、進寶,和兩位僕從侍衛任寧和吳洋。
吳洋此前跟著薛蝌南下,被派去貼身保護林如海。
薛蟠進到前院西廂房,卻看到吳洋出現在這裡,大吃一驚,連忙問道,“你怎麼回來了?幾時進的京?所為何事?”
吳洋起身拱手稟報道,“東家,小人五天前從揚州出發,一路上快馬加鞭,在各處驛站換馬不換人,日夜兼程,今日己正上午十點)時分終於趕到京城。”
揚州到京城兩千多里路,吳洋只用了五天便趕了回來,一路之上,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雖然已經在府上休息了兩三個時辰,洗了澡吃了飯,還小睡了一會兒,但是依然精神萎靡。
薛蟠來不及安慰他的辛勞,急聲問道,“你這麼急切返京,可是揚州發生了什麼事?”
“正是。”吳洋回稟道,“六日錢,小人雖林大人出城,去鹽場巡視,途中遭遇歹人刺殺,幸好小人得東家囑咐,隨身帶著足夠的短統,察覺不妥之後,連發數槍,當場射殺兩人,射傷三人,剩下幾名歹人見狀,畏懼不敢上前,又被小人換彈射擊,悉數逃竄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歹人帶有弓弩,箭失上還沁有劇毒,小人和林大人所騎馬匹,都中箭倒斃,身邊的衙門差役,也被射殺數人,林大人的胳膊也被一隻弩箭擦傷,萬幸救治及時,性命無礙。
“小人護著林大人回城返回鹽運使司衙門之後,林大人立即命人封閉了衙門,並派人向揚州知府通報了情況,揚州衛所立即派兵把林大人保護了起來,小人也把所帶短統,分給林府可靠的下人,讓他們貼身保護好林大人,便按照林大人吩咐,即刻返京把此事告於東家。”
薛蟠聞言,眉頭緊鎖,再三確認道,“林姑丈中了毒箭,當著性命無礙?”
吳洋回稟道,“小人在林大人中箭之後,便立即按照東家吩咐,對傷口進行了緊急處理,又在傷口上部用布帶紮緊,按照東家所說,減緩了毒素隨著血液的流動,回城之後請醫生對林大人進行救治,醫生稱讚了小人的處理,說若是沒有那樣的處置,林大人怕是支撐不住。
“經過醫生緊急處理,林大人的神志已經恢復,在小人離開進京的時候,已經能夠喝些米粥了,醫生說已無大礙,只需要調養些時日,拔除餘毒,就能康復了。”
薛蟠卻仍不放心,立即命孫總管為他收拾行裝,他要立即南下,親自去揚州探查情況。
臨行之前,薛蟠先給戴權寫了一封密信,向他通稟了林如海的情況,之所以沒有直接向永昭帝稟報,是因為此事畢竟只是吳洋帶來的私信,具體情況不明,薛蟠不好妄言。
劉漢帝國朝廷機構設定,全面承襲前明,自然也設有錦衣衛這樣直接向皇帝負責的監察機構,雖然名字不叫“錦衣衛”,但是做的卻是一樣的事情,這裡為了方便大家理解,便以錦衣衛相稱。
想來永昭帝也能很快透過錦衣衛的渠道,獲知林如海遇刺的訊息。
薛蟠在京中身有官職,本來無令是不可私自離京的,不過因為煤務提舉司的業務範圍,涵蓋了全國的煤礦,倒是給了薛蟠離京的藉口——巡查各地煤礦。
喜歡紅樓之薛霸王請大家收藏:()紅樓之薛霸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