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得將“教材”繼續放大,他必須要觀察到更細微的地方,一定是他遺漏了什麼!
每個點都被放大,放大到跟在點後的“座標”鋪滿視野……
是了!
點由無數個軸來定義,它的每個座標都在軸上,受到無數軸的影響。
可是軸並不由點來規定,雖然透過點可以逆推到軸,但點不存在了不影響軸的存在,點移動了是因為軸移動了。
若要決定軸的存在與否、定義如何,只與原點有關,其它一切點,都是因軸而在,軸在點在,軸動點動,反過來則不
凡物就是一個又一個點,被凡物觀察到的萬事萬物是一個又一個點,凡物們偶爾透過點的座標逆推出了一部分軸,但若要據此觀察軸的全貌,則又不
故而現象世界難以察覺融涉世界,點不可幹涉軸。
神祗就是由點,邁向了軸嗎?
戚遠頃刻間猜到了一些,為什麼說點燃神火的存在,根本不是凡物所能撼動,原來不在於凡物的力量夠不夠強大,而點燃神火的存在又有多麼弱小。
在規定了點的軸的面前,點強大與否,有什麼幹系呢?
如此看來,生發了無數軸的原點,就更加難以測度,作為凡物,作為一個點,至少要首先成為了軸,才有資格更進一步!
為什麼諸神會有教義,為什麼神祗也要探尋自己的道路?
答案很簡單,祂們作為座標系中的某一根軸,必須保持自己所依附的那條軸的純淨,進而逆推原點,回返初生之地,尋求成為更加本源的偉大存在。
那條軸,就是權柄!是神職、是領域、是威能!
無論叫什麼,以什麼面目出現,其本質如此,不必迷惑。
但神祗並非純淨到了僅僅依附於一條軸上,無論是不依靠信仰的古神,還是誕生於信仰中的新神。
祂們的存在,本就駁雜,祂們同樣具有點的特徵。
古神本就由現象世界的點組成,祂們透過亙古的規則,依附於軸上,有別於純粹的凡物,但祂們並未徹底脫棄點的軀殼,而且往往盤踞於多條軸上。
新神本不存在於現象世界,祂們的初生不染點的蕪雜,但信仰來自於凡物,來自於點,信仰本身便脫不開點的性質,它們雖然因為存在的特殊,溝通了點與軸,給了新神誕生的土壤,但也同樣造成了新神不得超脫於凡物的信仰。
提供信仰的凡物越多,信仰便越汙濁,點的性質便越凸顯,新神同樣不免沉淪於點軸之間,不得純淨。
於是古神本身擁有了一軸或數軸的權柄,但祂們隕落於點的軀殼。
新神獲得了一軸或數軸的控制權,但祂們隕落於信仰的變遷。
或許,與凡物最大的區別,就是祂們具備了觀察軸所組成的融涉世界的能力。
凡物呢?
戚遠想到了自己,想要更進一步認識世界,自己也需要能夠觀察融涉世界!
無法觀察,也就談不上認識!
那麼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是軸的世界嗎?
是的,分子是現象、原子是現象、粒子是現象。
力是現象、熱是現象、運動是現象。
氧化是現象、還原是現象、置換是現象。
軸到底是什麼?
戚遠想到了一個算式,一加一等於二,一、加、二,都是現象,等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