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這次一脫離傳送狀態,就被從未見過,又一直期盼著的情形,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這一回,突破號準確地出現在了目標恆星系中,雖然地球上的天文學家們還沒有給出上次偏差的準確原因,但戚遠也並不是白給的,再加上突破號操控裝置所在的計算器,在計算效率上同樣屬於地球頂尖。
自行矯正的資料和公式,如今看來是問題不
而就在距離恆星不遠,一前一後,大致兩團天體,似乎正在追逐。
戚遠因為逆光,憑借肉眼根本看不清它們的真面目,但直覺上,那應當是與自己類似的存在,它們的運動軌跡完全沒有規律,很直觀地就能分辨,既不是小行星也不是彗星。
再加上當前恆星系看起來很普通,就是一顆恆星,其它遠遠近近幾個行星,或許還有一些系內天體離得遠、又或者正運動到恆星另一面,目前觀察不
那些沒什麼規律的天體也不可能是因為當前恆星系引力場比較怪異,而形成那個樣子的運動現象。
過突破號此時的能源儲備量非常危險,並不適宜到近前圍觀。
戚遠一邊開啟主動蓄能系統,一邊自己施展傳奇造物術,他需要現造一顆觀測衛星,然後“手動”送到距離那些疑似生物更近的地方去。
而突破號自身,此時在慣性作用下保持著的速度,就與出發時的五號行星自轉速度基本一致。
這個速度沒能快到脫離當前恆星的引力捕捉,如果戚遠一直不加幹涉,突破號最終將墜毀在恆星附近。
誰讓戚遠把兩套用於位移加速的裝置都放棄了呢!
衛星很快就造好了,但是戚遠準備等到至少三個元素池充能完畢,然後再將衛星推送出去,那樣即便被發現,而發現他的生物又充滿敵意,突破號也有足夠的自保之力。
蓄能過程比較長,不是效率低,而是元素池容量太大,戚遠一直關注著自己的目標,他越發肯定自己的猜測了,那些看不清楚具體模樣的“小天體”,甚至會飛出“之”字形來!
“這麼飛有用?沒看到什麼啊!”戚遠不由得自言自語起來,連續兩次長距離傳送,再加上中間的停留,差不多又是一年過去了。
沒有同伴可聊天,只好自己陪自己解悶,以免將來忘記怎麼開口發音,到時候再見故人,只能用奧術交流,可就尷尬了。
那一前一後兩團小天體,貌似是在進行“追逃”運動,前面帶頭的一直在做機動動作,然而這又不是星球大氣層內,戚遠實在搞不懂那麼飛能有什麼意義,要是他的話,早就傳送耍
放出衛星以前,戚遠都是不必擔心突破號被發現的,一個是突破號體積小又不發光,表層的啞光技術非常強大,不僅僅是吸收掉人類肉眼可見的光譜,而且那些不被反射的,也都只是光譜中極窄的部分。
再加上突破號沒有加速度行為,從遠處觀察、計算的話,這就是一個被恆星引力捕捉的過路小天體,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對啊!”戚遠突然想到:“我之前會不會就有這樣錯過的航天器啊!”
宇宙空間實在是太遼闊了,觀測手段單一的話,出現彼此“擦肩而過”卻互相不曾發現的情況,實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