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列為直皖兩系,曹在兩系暗鬥中,腳踩兩隻船。在馮國璋死後,曹成為直系首領,相繼取得了直皖戰爭、第一次直奉戰爭的勝利,成為主宰中央大權的實力派人物。
脫穎而出
自1916年9月任直隸督軍,到1923年10月他賄選中華民國總統期間,曹錕主要駐在保定,保定成了直係軍閥的大本營。直皖之戰、第一次直奉戰爭及許多重大政治事件,都是在保定謀劃決策的。現擇其在保定的一些所作所為,從側面反映曹的面貌。
1922年,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全國代表大會,育德中學學生王錫疆等人代表保定團組織出席了會議。回保定後,王錫疆主持保定市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工作,同年,王錫疆在給省立第六中學學生楊景山的信中郵寄了《社會問題研究會章程》,被軍閥當局查獲。因其中涉及“布林什維”等內容,曹錕便下令通緝逮捕王錫疆。王在校長郝仲青幫助下,脫身到北京,後與鄧中夏一起從事革命工作,並由鄧中夏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保定的第一個共產黨員。
1923年5月康有為從洛陽到易州謁清西陵,順路到保定。曹錕在保定光園為其接風洗塵。康有為特為在建的曹錕花園提名“老農別墅”。康有為還在河北大學發表演說,進行反對新文化的宣傳,深得曹錕歡心。一天,曹在與康有為的談話中講到王森然在保定第二女子師範(今保定學院前身)學校增設白話文課程,宣傳新文學時,康有為十分氣惱。他對曹錕說“他本來是個小桐城,我知道他是桐城派倒戈的,不能讓他在保定呆下去。”
恰值保定召開直奉戰爭直軍全體陣亡將士追悼大會,王森然寫了兩篇痛斥曹錕的文章,在保定各界產生了很大影響,使曹錕十分憤恨。他以防“赤化”為名,於5月18日晚派人去學校抓王森然。王事先聽到風聲,當夜化裝逃到北京,在李大釗、林語堂、胡適等幾位教授的掩護下,才躲過了通緝。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曹錕駐保定後,就開始著手修建大本營。他先在保定東郊徵購土地,修建飛機場,拆通西關新開路,拓寬南大街,又將原清代直隸按察使司衙署改建為賓館。因他仰慕明朝薊遼總督戚繼光的英名,所以把賓館命名為“光園”。曹錕平日在原直隸總督署辦公,下榻在光園。曹錕此時已脫穎而出,擁有了武裝力量。
賄選總統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直系獲勝,獨自控制北京政府。此後,曹錕首先逼退大總統徐世昌,迎原任大總統黎元洪覆職,並使黎元洪成為其傀儡,北京政府六度更換國務總理。同時,隨著直系內部吳佩孚的崛起,形成了曹錕領導的直系保定派和吳佩孚領導的洛陽派,吳佩孚不贊成曹錕出任大總統。但曹錕仍在直系內部處於優勢地位,其出任大總統的計劃獲得美國支援。透過美國駐華公使的工作,1923年6月,美國總統沃倫·蓋瑪利爾·哈定發表了支援中國統一的宣告(隨後哈定於同年8月逝世)。
1923年6月,曹錕派人對黎元洪進行恐嚇,迫使黎元洪逃往天津,又派王承斌將黎元洪乘坐的火車在天津楊村站扣住,直到黎元洪交出大總統印並簽署辭職書後才放行。曹錕利用內政總長高凌霨和議長吳景濂大批收買或威脅國會議員,於1923年10月6日當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被譏為“豬仔總統”、“賄選總統”。此後,由賄選國會起草並透過了一部《中華民國憲法》,人稱“曹錕憲法”、“賄選”。1923年10月10日,該憲法由曹錕頒佈實施。這部憲法是中國第一部正式頒行的憲法。
曹錕就任大總統後,直系的實權轉由吳佩孚操控。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隨後,馮玉祥等人發動北京政變,將曹錕軟禁於中南海延慶樓。北京政府的主導權由直系改歸奉系。1926年4月9日,馮玉祥的部下鹿鍾麟發動兵變包圍了臨時執政府,段祺瑞逃走,同時鹿鍾麟還釋放了被軟禁的曹錕。
遭遇政變
第二次直奉戰爭發生了一件事,就是馮玉祥倒戈,使直軍慘敗,曹錕被趕下臺,並遭到軟禁。
曹錕賄選前,要先迫黎元洪下臺。擁曹派中積極分子遂由馮玉祥打第一陣,向黎元洪索討軍餉,陸軍軍官天天包圍總統府,包圍國務院,黎的離去主要是受不了軍隊逼宮,而軍隊的主使者就是馮玉祥。
由於吳佩孚對馮玉祥的仇視和排擠,馮玉祥對曹、吳十分不滿。加上曹錕賄選醜劇,激起全國反對,馮玉祥自然也十分反感。況且馮玉祥對孫中山十分欽佩,本有相機反曹、吳之心。第二次直奉大戰的爆發,終於給他帶來了反曹、吳的機會。
1924年10月23日傍晚,馮玉祥率軍撤出前線,回師北京,發動了北京政變,
直奉戰場形勢大為改變。在北京的馮部鹿鍾麟、蔣遇鴻與孫嶽裡應外合,開啟城門。鹿鍾麟率部率先入城,與孫嶽的第十五混成旅在城中的部隊會合。士兵們一律佩戴藍布白字的臂章,上寫“誓死救國,不擾民,真愛民”。政變軍隊分兵把守各重要路口,並戒嚴斷絕交通,迅速佔領各部、署衙門。
這次“北京政變”真可謂迅雷不及掩耳,一舉獲得成功,曹錕在事先一點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抓住幽禁了起來。1924年10月24日,馮玉祥在北苑召開會議,商討如何應付北方時局。出席會議的有孫嶽、胡景翼、黃郛、王正廷等人。這次會上,馮玉祥被推為國民軍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胡景翼、孫嶽分別任副總司令兼第二、第三軍軍長。鑑於孫中山是否北上尚無確切訊息、吳佩孚率軍攻擊楊村等情況,孫嶽提出請段祺瑞出山,以聯絡皖系的山東督軍鄭士琦,以阻止直系援軍北上。會上還決定成立攝政內閣,為表示歡迎孫中山北上的誠意,所定閣員多為南方的老革命黨員,如國務總理黃郛,外交兼財政總長王正廷,國民軍總長李書城,參謀總長李烈鈞等。會議決定讓曹錕下令停戰,免去吳佩孚本兼各職,並宣佈自動退位。
1923年11月4日奉軍佔領塘沽,吳佩孚已於先一天率殘部乘艦駛離塘沽,這時直軍抵抗已全部中止。5日張宗昌、吳光新兩部先入天津,奉軍大隊亦紛紛抵達,在天津的直軍殘餘部隊全被繳械。第二次直奉戰爭遂告結束。
保持晚節
1927年2月,奉系軍閥為了阻止國民革命軍東進河南,渡河南下,吳佩孚自鄭州撤退而逃。曹錕只得匆匆離開河南迴到天津。曹錕迴天津後,住在英租界內的19號路(當今河北路34中學),和鄭夫人及陳夫人住在一起。劉夫人不願同他們一起住,另在英租界的泉山裡自己花錢蓋了幾所小洋樓,帶著一雙兒女及家人搬了進去。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東北後,矛頭指向華北。於1935年成立了“冀察政務委員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天,幾個日本人身著便裝,來到天津英租界,邀請曹錕“出山”。曹錕怕得罪日本人想開門召見,但劉夫人堵著門不許曹錕出去,並指桑罵槐高聲叫罵。日本人討了個沒趣,灰溜溜地走了。事後劉夫人歷數日本人在東北三省犯下的罪行,對曹錕說“就是每天喝粥,也不能出去為日本人辦事。”曹錕點頭應允,同時也告誡他的一雙兒女。
日本人在曹錕家碰壁後並不死心,又派了在“冀察政務委員會”做委員的曹錕的好友齊燮元來做說客。一天夜晚,齊燮元叩門求見。曹錕的門衛遵照劉夫人的囑咐,不予開門,從此以後齊沒有再去曹家。
曹錕晚年之所以能不為金錢、地位所動,堅決不為日本侵略者做事,保持了民族氣節,除了與當時的歷史背景(直系基本上是親美英派,吳佩孚也堅決拒絕為日本侵略者做事)有關外,主要是曹錕本人具有比較強的民族意識。
隆重葬禮
1938年5月的一天,曹錕因感冒轉成肺炎,經醫治無效,於5月17日(農曆四月十八)在天津泉山裡劉夫人寓所病故,終年76歲。曹錕的葬禮十分隆重。吳佩孚派夫人張佩蘭赴津弔喪,吳本人則在北平身穿重孝舉哀致悼。日本方面、國民黨方面都派人前來弔喪,並送給劉夫人大筆撫卹金,但遭到劉夫人的拒絕。曹錕家眷及舊部幕僚、親朋好友幾百人均披孝參加了葬禮,靈柩暫厝於天津英國公墓。國民黨政府有感於曹錕拒絕與日本人合作,於6月14日釋出特別訓令,予以表彰,並追授曹錕為陸軍一級上將。
喜歡國色芬芳請大家收藏:()國色芬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