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國色芬芳 > 偷心賊 十五

偷心賊 十五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開局狙了個大佐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聚寶盆中的大明 大唐逍遙侯 寡人有病 水滸從李逵開始 無限紀元之戰神傳說 三國之鐵漢柔情 富士山之雪 國色芬芳 人在大明有事燒紙 漢末之我來了 在曹魏打工的日子 炭燒三國 從寒門新郎開始

高凌霨(18681940),直隸天津人(今天津),祖籍山東,舉人出身。曾任國務總理,並一度以內務總長兼代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是直係軍閥曹錕的嫡系。抗戰期間,投靠日本,淪為漢奸,出任偽天津市長、偽河北高官等職。1940年3月4日,在北平病死。

人物家世

高凌霨曾代理國務總理攝行總統。高凌霨,晚年別號蒼檜,天津人,光緒甲午(1894年)科舉人。其先世原籍山東,明永樂二年(一四○四年)遷天津,世居西頭。

其兄高凌霄,同治癸酉(1873年)科舉人,光緒庚辰(1880年)科進士。其老住宅門上有“太史第”匾額,即凌霄得第時懸上的。四兄高凌雯,字彤階,光緒癸巳(1893年)科舉人。

高凌霨行五,其兩兄均有聲於天津文壇,興辦教育,參與編寫天津縣誌等工作。高凌霨則一生從政,浮沉宦海多年。

官運亨通

一九○○年(光緒庚子年)義和團運動以來,高凌霨以捐班知府分發湖北候補,住在武昌,這時張之洞正任兩湖總督。張在以前任兩廣總督時,其青縣同鄉高崇基任廣東藩臺和廣西巡撫等職,與張之洞相處共事,最為融洽,高凌霨在張之洞面前,冒認高崇基為同族,騙取了張的信任,不斷地被委以要缺,直到清末,高竟當上湖北提學使。按提學使乃過去學政所改,照例應當進士出身的人才可擔任,高凌霨竟以舉人身份任了學使,可稱異數。民國初年劉若曾任直隸民政長,高凌霨被任為民政司長,嗣又進入北洋政府,從此扶搖直上,長期成為直系曹錕的紅人。

直係軍閥

在一九二三年曹錕賄選總統以前,當時直系內部分成津、保、洛三派。高凌霨、曹銳、邊守靖三人,是津派的中堅人物;曹錕是保派首腦;吳佩孚是洛派首腦。津派是堅主急進賄選的一派。當時吳佩孚主張緩進,與津派形成對立,爭執甚力,結果由保派居間調處,洛派遷就了津派,遂演出了驅黎(元洪)賄選的一幕醜劇。

在直系酲釀賄選當中,高凌霨曾代理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1923年10月12日1924年1月10日)。曹錕當選大總統,高凌霨一度被任為國務總理,後來改任稅務督辦。

一九二四年,馮玉祥倒直,發動北京政變,曹錕被囚,高凌霨逃到天津,繼又潛往上海,住了一年多。

投日漢奸

一九二六年,高凌霨由上海回到天津,寓居日租界桃山街,逐漸與親日派接觸,並參加了日本駐軍直接控制的“中日同道會”,熱衷於親日活動。“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繼續向華北擴充套件勢力,特派日本僧人吉井芳純來華,在天津成立了“中日密教研究會”,推段祺瑞為會長,高凌霨、王揖唐分任副會長,以佛教為掩飾,進行陰謀政治活動。這時,高凌霨常與偽滿外交部大臣張燕卿(張之洞之子)暗通訊息,實際上張是高聯絡日寇各方面關係的主要渠道。高凌霨組織天津市治安維持會前後的留影

一九三二年,南京國民政府通令各省重修省志,河北省成立了通志館,高凌霨被任為通志館館長。

一九三五年,冀察政務委員會在北平成立,宋哲元為委員長,高凌霨出任委員。這時,高凌霨由於積極為日本帝國主義效勞而獲得日本主子的青睞。當日本帝國主義決定採取軍事手段佔領中國後,在天津需要一個有相當政治資格的人士出來維持地方,以配合其侵略步伐。當時住在天津的軍閥、官僚們,熱衷於這一席位的是大有人在,其中以高凌霨,齊燮元,鈕傳善等為爭奪未來的天津市長表現得最突出,最後,終以高凌霨最合乎日寇的要求。因為他是天津人,曾任過北洋政府的總長、國務總理,並攝行過大總統的職務,所以被日本人看重。

當“七七“事變爆發後,日寇攻佔了天津,首先在宙緯路河北省通志館高凌霨宅前設崗,予以“保護“。從這天開始,高凌霨便作為天津市治安維持會委員長,沐猴而冠,粉墨登場,心安理得地當上了漢奸。高主持維持會四個多月,一切聽從日寇的擺佈,為虎作倀,罵聲載道。同年冬天,偽華北臨時政府在北平成立,高繼續任政府委員、天津市市長、河北省高官等偽職。

漢奸新貴蠅營狗苟,高凌霨的天津市長上任不幾天就被潘毓桂取而代之。到了1939年,高的河北省高官職位也失掉,只好鬱郁無聊地住在北京養老,1940年死去。

無獨有偶

高凌霨身後,其家屬發出訃聞治喪。關於高的一生官階履歷,印在訃聞上的,僅有天津市治安維持會委員長,天津市市長和河北省高官等職,他在清季和民國以來其他官銜,全沒有印上。這與明末降臣洪承疇身後治喪訃告但登降清以後的官銜,是如出一轍,見者多認為洪承疇無獨有偶了。

曹錕(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字仲珊,出生於天津大沽口(天津市塘沽),第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華民國直係軍閥的首領。駐軍保定,被稱為“保定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1890年,於天津武備學堂畢業後任毅軍哨官;1919年被擁為直係軍閥首領。1923年6月,曹錕將黎元洪逐走天津;1923年10月5日,重金收買議員,賄選而被選舉為第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27年移居天津。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拒絕日本出面組織新政府的要求。

1938年5月17日,曹錕病逝於天津。1939年12月,曹錕被國民政府追封為陸軍一級上將軍銜。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1862年(同治元年)農曆十月二十一日,曹錕出生於天津大沽一個貧窮造船工曹本生家裡。曹錕的父親曹本生,在大沽的一個船行當排工,成年累月給人家造木船,以維持這個10口人之家的生活。儘管曹家經濟拮据,但曹本生性子憨直,為人要強,他寧願自己勒著腰帶,也要供孩子們識幾個字。因此,曹錕兄弟幾個,多在幼年讀過幾年私塾。

曹錕16歲時,父親讓他學造木船,曹錕不肯,叫他學做農活,他也不依,曹本生只好讓他去賣布。因家中貧窮,買不起一輛手推車,曹錕便把布匹搭在肩上四處叫賣。父母見曹錕不成器,便在他17歲那年託人說媒,將西大沽一家姓鄭的姑娘娶過來。鄭氏長於曹錕兩歲,相貌平平,但為人通情達理,過門後上敬公婆,下疼小叔小姑,對曹錕更是十分體貼,小兩口和和睦睦,很少口角。

憤而從戎

一日,曹錕販布到保定城門,被兩個守城計程車兵攔住,不但沒讓進城,反而被他們謾罵嘲笑一番。曹錕無端受辱,窩了一肚子火兒。他歷盡艱辛,也未能改變自己吃苦受累的命運,於是他暗下決心,立志從戎。1882年,20歲的曹錕應募入伍,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曹錕丟了推車賣布的小買賣後,先是在天津武備學堂學習,畢業後做了毅軍的一名哨官,1894年還曾隨部赴朝鮮作戰。翌年,赴小站投袁世凱的新建陸軍,為右翼步隊第一營幫帶。他既無背景,又老實巴交,時常受人欺負。但他的一大特點,憨厚,喜怒不形於色,好處都讓給別人,自己則吃苦耐勞,千依百順,不管心中怎麼想,面上從無怨言。久而久之,於是漸漸地也就聞達於上司,甚至袁世凱都知道了有這麼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

曹錕聽說袁世凱的叔祖父袁甲三有個拜把子兄弟叫曹克忠,在當地很有權勢,人稱“大帥”,於是備下厚禮前去拜謁。常言道“禮多人不怪”。這曹克忠也是天津人,曾任廣東水師提督,一看來了個姓曹的小老鄉,很是開心。接著一查族譜,發現曹錕竟是自己的孫輩,自然更加高興,便正式認曹錕為族孫,並派自己的姨太太去袁世凱那兒為他通融,自此曹錕由幫帶而幫統,由幫統而統領,由統領而統制。

曹錕曾到朝鮮參加中日戰爭,後被送天津北洋武備學堂學習,成為袁世凱小站練兵的骨幹,此後,日益得到袁的器重,1907年被袁世凱任命為北洋軍第三鎮統制官。民國成立後,曹任陸軍第三師師長,曾於護國戰爭時率軍南下四川,與護國軍作戰。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