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國色芬芳 > 偷心賊 七

偷心賊 七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山賊票號 人在三國,開局自爆穿越者身份 戰神文鴛 為政大明 開局狙了個大佐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聚寶盆中的大明 大唐逍遙侯 寡人有病 水滸從李逵開始 無限紀元之戰神傳說 三國之鐵漢柔情 富士山之雪 國色芬芳 人在大明有事燒紙

大事記:

1859年9月16日(咸豐九年),袁世凱生於河南省,袁世凱出生於項城市王明口鎮袁寨一個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為清朝顯貴,權重一方。

1876年光緒二年)、1879年光緒五年),袁世凱兩次鄉試都未考中,遂決計棄文就武。

1881年光緒七年),袁世凱至山東登州,投靠保慶的結拜兄弟吳長慶,任“慶軍”營務處會辦。當時吳長慶為淮軍統領,統率慶軍六營駐防登州,督辦山東防務。

1882年光緒八年),朝鮮發生壬午軍亂,當年23歲的袁世凱跟隨吳長慶的部隊東渡朝鮮,以“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身份駐藩屬國朝鮮,協助朝鮮訓練新軍並控制稅務。以整頓軍紀和鎮壓兵變有功,為朝鮮國王所看重,並得清政府獎敘五品同知銜。

1884年光緒十年),金玉均等“開化黨”人士發動甲申政變,駐朝日軍亦趁機行動欲挾制王室;國王李熙奔赴清營求助,袁世凱指揮清軍擊退日軍,維繫清廷在朝鮮的宗主權及其他特權。由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奏舉,袁世凱任駐漢城清軍“總理營務處,會辦朝鮮防務”。

1894年光緒二十年),甲午戰爭爆發,清軍海陸皆敗,袁世凱隨軍撤退天津。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袁世凱由軍務處大臣榮祿、李鴻藻等奏派擴練駐天津小站的定武軍,更名為“新建陸軍”。聘德國軍官十餘人擔任教習,又從天津武備學堂中挑選百餘名學生任各級軍官,以加強對全軍的控制。這些人以後大都成為清末民初的軍政要人。小站練兵是中國新式軍隊發展的轉折點,也奠定了袁世凱一生事業的基礎。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擢直隸今河北)按察使,仍主持練兵。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據傳袁世凱將圍園殺後的訊息告訴忠於慈禧太后的榮祿,結果戊戌變法失敗,皇帝失去政權並遭軟禁。6月,袁世凱升任工部右侍郎。

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冬,因義和團在山東的排外行為引起各國不滿,清廷被迫撤換縱容拳民的山東巡撫毓賢,代之以袁世凱。這是袁世凱首次出任地方大員。袁到任後,對拳民加以驅散,令其在山東無法立足,逃往天津、北京一帶,山東在袁世凱治下維持穩定,並且加入東南互保。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袁世凱在山東建立中國近代史上第二所官立大學堂--山東大學堂,即現在的山東大學。11月,繼李鴻章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授袁世凱為北洋大臣,兼任政務處參預政務大臣和練兵大臣,在保定編練北洋常備軍簡稱北洋軍)。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練兵處,袁世凱任會辦大臣,掌握實權。創辦各種武備學堂,並聘請大批日本軍官擔任教習。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張之洞和袁世凱一起參與廢除科舉制度。軍事上北洋六鎮編練成軍,每鎮一萬二千五百餘人,除第一鎮系滿族貴族鐵良統率的旗兵外,其餘五鎮都在袁的控制之下。5月13日袁世凱奏請籌款自造京張鐵路,15日,袁世凱派陳昭常、詹天佑為京張鐵路總辦,10月開工。7月,袁世凱在天津開辦了無線電訓練班,聘請義大利人葛拉斯為教師。他還託葛拉斯代購馬可尼猝滅火花式無線電機,在南苑等行營及部分軍艦上裝用。10月袁世凱在直隸省河間秋操,首次用電報、電話進行聯絡。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10月13日袁世凱編刊《立憲鋼要》。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調任軍機大臣,成為中樞重臣。同年,在袁世凱倡導下,第一支中國警察隊伍於天津成立。中國首次地方選舉:天津市政選舉同年舉行,這是中國第一次民主自治選舉。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光緒皇帝及慈禧太后相繼去世,溥儀繼位,袁稱疾返回河南,最初隱居於輝縣,後轉至安陽。袁在此期間韜光養晦,暗地裡仍關心政事,等待時機復出。

1911年宣統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1911年11月1日清廷宣佈解散皇族內閣,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

死因之謎

學術界認為袁世凱的死因有兩種:即氣死說與病死說,其中認可氣死說的佔絕大多數。

氣死說

黃毅的《袁氏盜國記》是這樣記敘的:“盜國殃民,喪權亂法,在中國為第一元兇,在人類為特別禍首,其致死固宜,益以年老神昏、兵之將變。人心怨懟、體面無存,袁氏人非木石,顧後思前,能不自疚,此即袁氏病死之真因也”。佚名的《袁世凱全傳》中述:“袁世凱以稱帝不成,中外環迫,羞愧、憤怒、怨恨、憂慮之心理循生迭起,不能自持,久之成疾”。《文史資料選輯》第74期上有袁世凱的女兒袁靜雪的文章《我的父親袁世凱》,上載:“內外交攻,氣惱成病而死”。上面的三組材料都認為袁世凱稱帝不成,氣憤中生病而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病死說

這種說法是依附於氣死說之上,即生病是由生氣引起的,死的根本原因是生氣,而在當時袁世凱死後官方的訃告中說是病死的。黃毅的《袁氏盜國記》中對此有詳細的說明:“五月二十七日,經中醫劉竺鑑、肖龍友百方診治,均未奏效,延至六月初四日病勢加劇,即請駐京法國公使館醫官博士卜西京氏診視症狀,乃知為尿毒症,加以神經衰弱病入膏肓,殆無轉機之望。”佚名《袁世凱全傳》也說袁患“相傳為尿毒症,因中西藥雜進,以致不起。”20世紀50年代在劉厚生的《張謇評傳》中說:“袁世凱患尿毒症,攝護腺腫脹。”在當時如果能採用外科手術進行治療,決不會有生命危險。但在對袁世凱醫治方案上,袁世凱的兩個兒子的意見分歧較大,大兒子袁克定主張用西醫,透過動手術治病;二兒子袁克文則竭力反對用西醫,主張用中醫,雙方相持不下,貽誤治療的時機,最終導致死亡。

十三太保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