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國色芬芳 > 花子趙一 五十三

花子趙一 五十三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開局狙了個大佐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聚寶盆中的大明 大唐逍遙侯 寡人有病 水滸從李逵開始 無限紀元之戰神傳說 三國之鐵漢柔情 富士山之雪 國色芬芳 人在大明有事燒紙 漢末之我來了 在曹魏打工的日子 炭燒三國 從寒門新郎開始

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首義、武漢首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準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透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並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武昌起義軍事總指揮為蔣翊武,參謀長為孫武,總理為劉公。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辛亥革命。

背景

思想條件

19世武昌起義紀末,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干擾,成功創辦新式學校。隨後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對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於1905年末頒佈新學制,廢除科舉制,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式學堂。1909年,地方科舉考試停止以後,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亦正是教育方式的這一根本性轉變,為後來風起雲湧的辛亥革命和國家建設培養造就了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寶貴人才。

社會條件

武昌起義世紀回眸辛亥武昌起義前夕,由於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持續不斷,革命黨人不斷髮動武裝起義。1906年,清廷丟擲“預備立憲“,其實質卻是加強了皇族的權力,廣大立憲派對此極為不滿;1908年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相繼去世,年僅3歲的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即位,其父載灃攝政。

1911年5月,清政府公佈的內閣名單中滿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漢族有四名。被人稱為“皇族內閣“。立憲派對此大失所望,有少數人參加了革命黨。為取得外國的支援,以維護其統治,清廷將廣東、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辦鐵路收為國有,然後再賣給外國,掀起了全國大規模的人民反抗運動保路運動。

文學社和共進會兩個革命團體在湖北新軍中開展革命宣傳工作,在新軍中發展革命力量,積極準備起義。1911年初,兩團體領袖見面秘談,準備起義,文學社社長蔣翊武為革命軍臨時總司令,共進會孫武為參謀長,以文學社的機關為臨時總司令部。

起因

保路運動亦稱“鐵路四川保路同志會報告風潮“。1911年(宣統三年)5月,清政府以鐵路國有之名,將已歸民間所有的川漢、粵漢鐵路築路權收歸“國有“,馬上又出賣給英、法、德、美4國銀行團,激起湘、鄂、粵、川等省人民的強烈反對,掀起了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各地紛紛組織保路同志會,推舉立憲黨人蒲殿俊、羅綸為正副會長,以“破約保路“為宗旨,參加者數以十萬計。清政府下令鎮壓。

1911年9月7日,四川總督趙爾豐逮捕羅綸、蒲殿俊等保路同志會代表,槍殺數百請願群眾。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處保路同志會。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憤怒,將各處電線搗毀,沿途設卡,斷絕官府來往文書。1911年榮縣獨立,榮縣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成為武昌起義的先聲。

經過

前夕策動

武昌起義一呼百應清朝廷為撲滅四川的人民起義,派出大臣端方率領部分湖北新軍入川鎮壓,致使清軍在湖北防禦力量減弱,革命黨人決定在武昌發動起義。

1911年9月14日,文學社和共進會在同盟會的推動下,建立了統一的起義領導機關,聯合反清。並決定請黃興、宋教仁或譚人鳳來鄂作起義指揮,主持大計。

1911年9月24日,兩個革命團體召開聯席會議,決定10月6日發動起義。各標營黨人代表均參加,透過“人事草案“和“起義計劃“,軍事總指揮為蔣翊武,參謀長為孫武,總理為劉公。

南湖炮隊黨人暴動未果。炮隊事件後,清湖北當局下令收繳新軍部隊子彈,同時增強市面軍警力量,盤查甚嚴。當局召集官長會議,決定軍隊提前過中秋節,八月十五日不放假。

1911年9月28日,湖南黨人焦達峰函告武昌起義指揮部,10月6日起義湖南準備未足,請展期10天。再加上同盟會的重要領導人黃興、宋教仁等未能趕到武漢。起義指揮部決定10月16日湘鄂兩省同時發難。

臨時決定

1911年10月9日,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配製炸彈時不慎引起爆炸。俄國巡捕聞聲而至,搜去革命黨人名冊、起義文告、旗幟等,秘密洩露。並拘捕劉同等6人,隨即引渡湖北當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湖廣總督瑞澄下令關閉四城,四處搜捕革命黨人。情急之下,革命黨決定立即於10月9日晚12時發動起義。但武昌城內戒備森嚴,各標營革命黨人無法取得聯絡,當晚的計劃落空。

新軍中的革命黨人自行聯絡,約定以槍聲為號於1911年10月10日晚發動起義。

星夜起義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奪取位於中和門附近的楚望臺軍械所,吳兆麟被推舉為臨時總指揮。繳獲步槍數萬支,炮數十門,子彈數十萬發,為起義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此時,駐守武昌城外的輜重隊、炮兵營、工程隊的革命黨人亦以舉火為號,發動了起義,並向楚望臺齊集。武昌城內的29標的蔡濟民和30標的吳醒漢亦率領部分起義士兵衝出營門,趕往楚望臺;爾後,武昌城內外各標營的革命黨人也紛紛率眾起義,並趕向楚望臺。起義人數多達3000多人。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