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國色芬芳 > 花子趙一 五十二

花子趙一 五十二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為政大明 開局狙了個大佐 空間第一農女 帶著手機闖大明 標準的領主生活 公主我真不是太監 大明鐵骨 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 聚寶盆中的大明 大唐逍遙侯 寡人有病 水滸從李逵開始 無限紀元之戰神傳說 三國之鐵漢柔情 富士山之雪 國色芬芳 人在大明有事燒紙 漢末之我來了 在曹魏打工的日子 炭燒三國

家族成員

父母

父親愛新覺羅·奕譞(18401891年),光緒初年軍機處的實際控制者,被譽為“太上軍機“,爵封“醇親王“。

生母葉赫那拉·婉貞(18411896年),奕譞的嫡福晉,慈禧太后的胞妹。為醇親王誕有四子一女,後來因載湉的入宮、其餘三子一女的夭折而大受打擊,一度不振。

養母

孝貞顯皇后(18371881年),鈕祜祿氏,即慈安太后,世稱東太后。光緒初期清王朝的最高掌權者,也是載湉入宮初期最為敬愛和關係最親密的人。在光緒七年(1881年)暴崩,死因至今是謎。

孝欽顯皇后(18351908年),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世稱西太后。載湉的姨母兼伯母,在光緒全朝掌握著實權,是載湉一生悲慘命運的製造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載湉駕崩後,次日崩逝。

后妃

皇后

孝定景皇后(18681913年),葉赫那拉氏,名靜芬,滿洲鑲黃旗人,亦稱隆裕太后、隆裕皇后、光緒皇后。為載湉的表姐和皇后,慈禧太后之弟都統桂祥的女兒。

皇貴妃

溫靖皇貴妃,即端康皇貴妃(18741光緒帝和珍妃924年),瑾妃,他他拉氏,滿洲鑲紅旗人,為禮部侍郎長敘第四女。光緒十五年(1889年),與異母妹妹珍妃一同被選入宮,封為瑾嬪,後因慈禧太后六旬萬壽加恩得晉瑾妃,光緒二十年(1894年)因珍妃忤太后而受株連,降為貴人;次年復升為妃。宣統皇帝溥儀即位後,尊其為“兼祧皇考瑾貴妃“。宣統帝遜位後,小朝廷為之上徽號“端康皇貴太妃“。民國十三年(1924年)九月二十四日病逝於永和宮中,年51歲,以皇貴妃的身分葬於崇陵妃園寢,諡為溫靖皇貴妃。

恪順皇貴妃(18761900年),珍妃,他他拉氏,滿洲鑲紅旗人,禮部左侍郎長敘第五女。光緒十五年(1889年)與姐姐(瑾妃)被入選宮中,封為珍嬪,後因慈禧太后六旬萬壽加恩得晉珍妃,光緒二十年(1894年)因忤太后,降為貴人;次年復升為妃。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因獲罪於慈禧太后而被投井殺害,享年二十四歲,葬於崇陵妃園寢,諡號為恪順皇貴妃。

無子

死因爭議

死因之謎

光緒皇帝脈案光緒的病情突然轉危,不久死去。名醫屈桂庭在《診治光緒帝秘記》記載光緒死前三天“在床上亂滾“,“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黃“,“此係與前病絕少關係“。而光緒入殮也一反常規地由宮內太監辦理,諱莫如深。

據說是慈禧令太監將他毒死的。有的學者認為,由於袁世凱的叛賣告密,使慈禧鎮壓了維新運動。袁世凱擔心慈禧死後光緒重新執政,將會問罪於他,於是就與慶親王勾結,打算廢黜光緒,立慶親王之子為帝,事不成,就下手毒殺了光緒。又有學者認為光緒是病死的。政治上的失意,長期的精神抑鬱,更使他患有嚴重的神經官能症,心悸、失眠、食慾不振等症狀相繼出現,逝世前一年已病入膏肓,直接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併發急性感染。這一說法為多數學者接受。

在2008年,經過對光緒皇帝殘留的一縷頭髮的鑑定,證實死於砒霜中毒。

推測元兇

慈禧說

戊戌政變之後,慈禧就明白,僅僅這個政變,德宗景皇帝實錄光緒與她之間就沒有了重新和好的可能,當庚子年八國聯軍進逼北京,清兵屢戰屢敗無力阻止洋兵,慈禧感覺走投無路,準備自殺時,她就決定不能讓光緒活在世上。

《景善日記》有記載七月十八日,洋人愈逼愈近。裕祿之兵在北倉楊村蔡村等地,大敗三次,裕祿逃入一棺材店,繼而自殺。李秉衡於十四日到河西,務用盡心力,以收集軍隊。而張春發、陳澤霖二人均不願戰,李遂仰藥以死。榮祿入宮,報此訊息於太后,君臣相對而泣,皆諸王公及拳匪所釀之禍,使吾國家至於此也。榮祿乃極聰明之人,自此並不表曝己之先見。老佛(即指慈禧)言出走不如殉國,並令皇帝亦殉之。

胡思敬《國聞備乘》記載“德宗(光緒)先孝欽(慈禧)一日崩,天下事未有如是之巧。外間紛傳李蓮英與孝欽有密謀,予遍詢問內廷人員,皆畏罪不敢言。“

惲毓鼎是翰林院侍讀學士、起居注官,長期陪侍光緒皇帝。他在《崇陵傳信錄》記載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初十日(即光緒死前11天),慈禧生日,光緒率百官賀壽、探病,他扶著太監的肩頭活動筋骨,以便跪拜。但慈禧竟拒絕和光緒見面。“時太后病洩瀉數日矣,有譖上者謂帝聞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爾死。'“民國二年,惲毓鼎在《澄齋日記》中進一步說“清之亡,雖為隆裕(光緒的皇后),而害先帝,立幼主,授載灃以重器,其禍實歸於孝欽(慈禧)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崇陵傳信錄》和《清稗類鈔》兩書指出慈禧太后病危期間,曾猶豫對載湉要如何處置,遂以自己不久人世的訊息透露給載湉知道,惟其近侍回報,帝曾微露喜色,故慈禧決意自己病終前,帝須先於自己命終,以免皇帝有再度親政、否定慈禧生前之佈局的可能。

清室後裔、書法家啟功指出,其曾祖父、時任禮部尚書的溥良曾親眼看到太監從病重的慈禧宮中傳出一個蓋碗,稱“是老佛爺賞給萬歲爺的塌喇“。“塌喇“在滿語中是優酪乳之意。此前從未聽說過載湉有任何急症大病。送後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監小德張(張蘭德)向太醫院正堂宣佈光緒皇帝駕崩了。隨後樂壽宮才哭聲四起,宣佈太后已死。

鍾裡滿依檢驗結果及史料記載認為,慈禧自戊戌政變以後就陰謀李蓮英廢黜及弒害光緒,更擔心光緒會在自己死後復位翻案,所以才會在病危之時下毒手。

袁世凱說

稱載湉為袁世凱所弒者認為,袁負恩反戈,陷載湉於萬劫不復,載湉在瀛臺,“日書項城(指袁)名以志其憤“。袁既知載湉對其深惡痛絕,則不能不懼太后死而帝獨生,故加以謀害(見於光緒侄、末帝溥儀所著《我的前半生》及其他)。但當時袁世凱已被開缺回籍,遠在河南安陽。且按照清宮內廷制度,任何從宮外送入御用的食物必須先經人試毒。因此即使袁有動機,也不大可能有機會對載湉下毒手。袁更不可能在有機會篡改清實錄和脈檔,製造載湉病死的假象。

李蓮英說

曾擔任慈禧的御前女官的裕德齡在其英文版自述《瀛臺泣血記》中提出,下手者應系李蓮英。但此說頗不合李蓮英素常“侍上以敬,待下以寬“的行跡。也無任何其他史料支援。

崇陵是載湉的陵寢,位於泰陵的東南面約四公里的金龍峪。光緒在位34年(18761908年)。崇陵是中國曆代皇帝中的最後一座陵寢,宣統元年(1909年)破土興建,民國四年(1915年)竣工。崇陵的建築物數量與規模,完全依照同治的惠陵。建築工巧,陵園儀樹中有罕見的羅漢松和銀松。地宮中合葬著載湉和他的隆裕皇后。

崇陵之東一公里處建有崇妃園寢,葬著載湉的妃子瑾妃、珍妃姐妹倆。珍妃是光緒寵妃,支援光緒實行變法。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逃奔西安,行前令太監將珍妃推入紫禁城內井中,第二年才將屍體撈出,葬在京西田村,後移葬崇妃陵。

喜歡國色芬芳請大家收藏:()國色芬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