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
畢嵐也明白了天子對那群人的看重,之後單獨派了自己的一名手下親信去那裡負責一應事務。
少府,相當於皇室的內務府,無論是新增還是裁撤都由天子自己說了算。
而且,這些人要是真能研究發明出什麼好東西,對於天子個人名聲和威望還是有很大的助益,所以當然要抓在自己手裡。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具的改進,墨家既然精通器械一道,製造農具的手段定然強過一般得工匠。
而且,自己也可以趁機吸納墨家學說,可謂是一舉兩得。
當然,主要的還是為了保護他們,讓他們安心幹事!
曹嵩來德陽殿以後,華耀與他商議了一下,成立研造司的細節,還有應該給怎樣的年俸薪資。
最後定下,領頭人的薪資暫定為六百石,從人為四百石。
若是以後有了成就、貢獻,再一級級增長年俸,給以賞賜。
隨後,華耀又召見了一些來考醫師證的醫者,以劉合為首的一些精通農事的官員來到了德陽殿。
待到眾人見禮之後,他拿出了楊彪曾經的一份文章誇道:“文先這文章作的好啊!
國欲富,必先富其民,可是該如何富民呢?
不知諸位有何見解?”
劉合站起身來說:“自然是糧食增產,家有結餘,節儉度日,如此積累方可!”
“那該如何增加糧食產量?”華耀再次丟擲一個問題。
“朕登基後第一次上朝那日,已經提過幾項農業技術,不知道是否有農事官員執行下去?”
“這…”
一眾農事官員也各自不禁想起了陛下的言論,精耕細作,種植交叉作物,開發荒地,漚肥等等。
他們紛紛重複了一遍,表示認同的。
張伯祖看了眾官員一眼,也不禁起身道:“百姓身體強健才會有更多精力去耕耘土地。”
“身體是做事情根本,的確很重要。”華耀點點頭。
這個良醫的意見也很好。
但是,農事官員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單畝的產量。
他透過系統買的良種不多,現在只在皇莊和河間郡試種,怕是需要十來年才能普及大漢。
而且,尋找本地優質種子很重要,再試驗雜交。
“張讓,把東西拿上來。”
聽到吩咐,張讓趕忙從一旁取出一袋準備好的稻米,交給天子。
“諸位先看看這些東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天子將稻米交給了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