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佛長老早發現經卷裡夾著別的書,已露出邊角來。他伸手拿在手中,抖出裡邊的夾帶,原來是一本《兵法攻略》。
土佛長老說:“好啊,你敢在佛面前鬧鬼!貧僧將就你,你也得將就貧僧啊。”
記離也覺得有愧,對不住土佛長老就說:“弟子再不敢了。實在是因為經書味同嚼蠟,怎樣用心也看不進去!”
“又胡說。”土佛長老說,“看不進去,是你淺薄,沒緣分。”他抖動著那捲《兵法攻略》,說:“這是專門寫東靖太祖軼事的帝王之書,你看這個做什麼?”
記離不免眉飛色舞起來,他有他的獨到見解,東靖帝國的東靖太祖為什麼成為一代明君,這本書裡藏有真諦。對人要寬容、仁愛,得人心方得天下。
“這與你當和尚何幹?”土佛長老說。
“只是看看而已。”記離講起書中的一段,東靖太祖即帝王位,有一回見了周世宗的幼子,問是誰,宮嬪答是周世宗的兒子,太祖問從人該怎麼處置?
土佛長老替他說了下面故事,趙普主張殺掉,潘美不言可否。
“原來師父也看過,”記離說,“不只是徒弟一人不守佛規呀。”
“又胡說。”土佛長老說自己是入佛門之前看過的,沒忘而已。他問記離,知道東靖太祖皇為什麼不殺周世宗兒子嗎?
記離認為一是仁愛之心,二是廉恥之心。東靖太祖皇不是說了嗎?即人之位,再殺人之子,天理難容。所以他讓潘美收養了這孩子。
土佛長老又說了東靖太祖寬厚仁慈的另外一例。有一次吃飯,在碗裡看到一條蟲子,當時侍者臉都嚇白了,禦膳房的人都是死罪呀。但東靖太祖對他們說:千萬不要讓禦膳房的人知道吃出蟲子的事,要不然他們會心上不安。
記離不禁點頭三嘆:“只有這樣,才能有天下。”說這話時,眼裡閃閃發光。土佛長老顯然注意到了。他說:“你知道趙普這個人嗎?”
是東靖太祖的賢相啊。記離當然知道。
土佛長老稱贊趙普施行的也是仁政,他的名言是半部論語打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全夠用了。
記離稱趙普是孔明、張良一流的人物,得之則得天下。
土佛長老不無揶揄地問:“你想結交這樣的賢人嗎?”
“沒緣分啊。”記離說,“一個出家人,更不需要了。”
土佛長老說他倒知道幾位曠世奇才,號稱離涿四賢。
記離急不可耐地問都是哪幾個?
土佛長老告訴記離,四賢中尤以吳博文、王濂為優。這吳博文是兩榜進士,當過縣丞,後來做過涿州儒學副提舉,他看到朝廷腐敗,恥於為伍,便回到青田老家去隱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