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陛下一個天大的喜訊,末臣剛剛接獲軍中諜報,安國公的主力正在陸續朝東集結。首部新編壹師的兩萬人馬已經穿越河套地區,在向葭州方向進發。”
“哦。”朱由檢內心的死灰色褪去了三分。
“末將認為,以黃衝以往為人,不會效仿嶺寧南伯避戰,更不至於同賊合汙。”
“這個…,朕也是這麼看。”鼓打上了,黃衝到底會不會同反賊們亢匪一氣他拿不準。能暫時講出贊同的話基於兩點,包括送去繩索懸樑的前首輔和大學士李建泰及英國公、成國公等人都認為時下當用黃衝,唯用他才能解困。另一個有力的證明便是葭州遭圍,李自成的人馬為啥久圍不撤?還不是想獲取那邊的幾個生產蘿蔔雷等形式軍械的工場。
但,鎮番衛屬地這幾年傳回的訊息卻不容樂觀,很多人,比如那個孫元化的長子孫和鼎,和一夥人公然說朝廷的不當。
沒有黃沖和張嫣的允許,他們這夥人怎麼敢這麼大膽?
“大學士李建泰所推薦的那個進士石嶐已出京月半,可一絲訊息也未回傳。”朱由檢大約也預感到了這個人的不靠譜,按快馬行程又是單騎,早該聯絡到葭州方面。
“安國公曾講過,文人當不謀軍事。以往罪官孫元化向他請佐領炮營便當面遭了駁斥。”
“竟有這事?”內心的忐忑又降了一等。黃衝對文官們的看法原來與自己相同,若不是這幫子吃人飯不拉人屎的傢伙們,朝政何至於崩敗如斯。
“對。現在看來,戎務上許多提法他是對的。”他終於在這時候想起了,很多年以前那些被批駁為胡言亂語兼囉裡囉嗦的奏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葭州自去年遭賊圍困,已達半年有餘,末臣的袍澤兄弟唐康也困在其內。黃衝這個人尤重故情,在早期間派人運送了大量糧食入城。如今增派的解圍兩萬部隊更是主力,由他親手擢拔的一名叫慶生師侄統領,其中不少乃原護天營中的骨幹。”
“卿可直敘所議。”朱由檢心動了!
“臣願親往葭州再走一遭,匯合安國公的兩萬人馬先期回衛京師。”
在他想來,這個解決方案是目下最好的辦法。問題在於如何調動這支府軍主力?只要皇帝能單獨下一紙手令,至少能有五五之數,加上自己同黃衝多年的袍澤情誼和唐康的協助,應當不難達成。
“兩萬府軍精銳回衛京師。”朱由檢徹底活泛了,擺動兩根手指,“好,即著兵部出具文儀。”
“陛下,五軍都督府走儀程費時良多。末臣斗膽,請陛下頒下一手昭,以求快捷。”
“手昭?”朱由檢在猶豫並有絲不快。
數年不見的一個閒貴,雖然迫不得已而用之,但那種當初由皇嫂舉薦時的那種親密感早就消失殆盡。何況,眼前的朱驥並未真正能讓自己放心,否則配備有蘿蔔雷的八千勇士營底牌,也不會還歸在高起潛名下節制。
現在大難臨頭不遠,朝中各謀出路的比比皆是,萬一朱驥拿了手昭一去不回呢?
“陛下,李賊大軍已臨宣府,情況危急啊。”
“難道兵部官員們就不曉得情況危急了嗎?”
不悅的朱由檢甩開了龍袖。朱驥的語氣間疑帶脅迫,這種事發生在文臣身上不足為奇,身為軍臣,若平時是該問罪的。
“陛下~。”
身後面色灰敗的朱驥長跪在地。
喜歡大明之東山再起請大家收藏:()大明之東山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