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英國公二子,張毅呈為人實幹,既然已入藩來投,何不盡早收納其心。況其舉家來投,曾是樂安侯名正言順的岳父,又能在往昔替偌大公府打理諸邊事務,可當之。”
兩個老狐狸不會貿然自己推薦自己名下人,各自捧出人選,再在捧出者手底下安插些府上人豈不樂哉。
“嗯,這兩個都算勉強。還有沒有?”
他手下人手看似嗚啦啦一大片的,絕大多數都是隨軍作戰的軍官。王家麟是預定的軍需署頭目,張珉與王徽現在又動不得,除非允許慶王、肅王直接參與,否則就只能從軍官中抽調。所以,朱倬紘與朱識鋐堅定地朝他搖頭。
“好吧,二選一。”妥協一開頭,接著就是再妥協,黃衝曉得。
“就威信而言,太康伯張國紀適合。”
“從實幹講,張毅呈更為恰當。”
“好吧,威信與實幹繼續二選一。”
耳朵終於掏完了,丫的還吹了一口,把肅王吹的沒了話講。就目前情況,死人都曉得實幹才是所需。
“此事便算議定,張毅呈出任西海周邊首目。哦,治安官治安官。”
“只好先這麼將就吧。”朱識鋐沒再爭辯,他的氣量向來比慶王大。
“二位殿下,侯爺,且先用些茶點。”
適時出現的張成領著些侍女端上不少米糕花生之類,還有新沏好的香茶。自肅王發怒,如今的中軍大帳面貌一新,傳令官在兼帶文秘之職後,又加上了個內務總管的名號。
“喂,乘著今日議事順暢,咱們仨把前回沒定論的與朝中融洽這一項,再議一番,如何?”
“再議也是一樣,哼。”他的順暢就是肅王的不順暢。
“…唔,是得抓緊議定,哪天屁股著火也好預先有個防備。”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作死吧,你兩個繼續作。再商議一萬遍,孤的看法永久也不會變,融洽不了,只會漸行漸遠。看著吧,將來不鬧到反目成仇誓不罷休。不管咱們能替朝廷屏擋住正北線,還是熱熱鬧鬧在西域開疆闢土,最終都沒好下場。”
“那便罷手,他回葭州,王叔回蘭州,寡人回寧夏。”
“只會死得更快,喔,更慘。恐怕連留個全屍都是奢求,不信你試試。”
“某覺得開弓莫有回頭箭,再囉嗦這些都無用。”
“曉得你的意思,既想借朝廷的名分撈些好處,又想行諸侯割據的事實。世間哪有這等好事?”
“再議議,興許三個腦袋的點子湊一塊,拼接出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呢。某是堅決不謀反的,肅王殿下最是曉得。”
“前番有講,如今一切都依仗貶你入葭州的那份聖旨,既無專項的西征指令又無兵部的調兵許可。定你謀反尚還有欠,論矯詔之罪可謂板上釘釘。如何解套,才是關鍵。”
朱識鋐不願同朝廷反目,即使黃衝逼迫也不會。朱倬紘比他顧忌少,朝廷治罪就徹底倒向黃衝,不理會便繼續曖昧著。
“舟船半渡,回岸不得喲。朝廷方面無非舍些銀子,暫時塞上幾張嘴,其他的沒啥作用哦。”
“索性借賊寇之手除了這邊的派官,全安上自己人。”一句話就是一條毒計,朱倬紘還真是塊軍師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