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好友成成9381的月票~~)
以往崇禎御門聽政的時候,有鴻臚寺官員和御史先到,站于丹墀之上,糾正朝儀,十三道御史和六科給事中,屬於天子近臣,也要提前來到,另有錦衣力士在丹墀旁肅立侍候。
而今日,只有荷槍實彈的親衛連戰士擔當警戒,槍托著地,右手持槍管,槍尖上著黝黑的刺刀,很多大臣開始指指點點,打量起了蕩寇軍。
“啪!”
就在這時,響鞭響了起來!
按規定,響鞭是皇帝升座的訊號,群臣須行一跪三叩禮,九卿六部依次奏事,可今日,是李信的第一次上朝,他在南京從來不上朝,沒人知道這第一次上朝是怎麼回事,均是肅立不動。
“攝政王駕到!”
在太監的公鴨嗓子中,身著紅袍的李信提步走出,端坐於寶座之上,在他的身後,跟著一襲明朝女官服侍的柳如是。
明朝是有女官的,凡諸宮女曾受內臣教習,讀書通文理者,先為女秀才,遞升女史,升宮官,以至六局一司掌印,則為清華內職。
王端芬、費珍娥與竇美儀依然身宮女服。
另有黃海、二瓤及曹化淳、王德化等太監隨侍。
柳如是秀眉緊鎖,心情很不平靜,她沒想到,跟著李信居然走到了大明的最高權力中樞,雖然她對權力沒什麼野心,也知道不應該染指權力,可是看著他下面黑壓壓一片老爺們,就是有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很多官員尚是首次得見李信,想著這麼年輕的一名反賊,居然坐了大明江山,心裡也感慨不己。
不過有人暗道一聲僥倖,畢竟闖軍在北城拷餉之酷烈有目共睹,而蕩寇軍對官員和老百姓秋毫無犯,在大明必亡,李信與李自成二選一的情況下,幾乎沒人會選李自成。
李信銳目向下掃視了一圈,一般來說,崇禎的常朝有兩三百人參加,而今天在場的,就有了兩百來人,幾乎人都到齊了。
隨即又向邊上打了個眼色。
王德化上前兩步,捧著崇禎的聖旨大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大體意思是崇禎身體不適,把國事委託給李信,封李信為攝政王,代行皇帝事,誰都知道這只是崇禎的託辭,大明已經窮途末路了,江山不讓也得讓。
平臺上,頓時一片寂靜。
不片刻,吏科給事中陳啟新拱手道:“李司令帶兵入京,驅逐闖逆,大破東虜,立下蓋世奇功,本應永載青冊,後受人崇敬,但為何行此逼宮不智之事,莫非不怕留下千古汙名?
還望李司令請出皇上,受我等參拜,皇上必不會怪罪於李司令,並大加封賞,豈不美哉?”
“大膽!”
曹化淳的喝斥剛剛出口,李信已揮手打斷,淡淡問道:“陳啟新,崇禎在李自成進城的前一天曾敲響朝鐘,只有李邦華和兵部戎政侍郎王家彥趕來覲見,本王問你,當時你在哪兒,為何不來上朝?”
“這……”
陳啟新立時神色一僵。
李信又冷笑道:“言官乃天子近臣,連你都背叛了崇禎,你有什麼資格講我,來人,剝去官服,拉下去,貶為庶人!”
“得令!”
兩名親衛上前,當場扒下了陳啟新的衣帽和官印,架著就往外走。
陳啟新面如死灰,根本不敢嚎叫,是中,他有什麼資格指責李信呢?
事實上做言官長期被人當槍使,幾乎都有些心思,陳啟新正是指望自己直顏犯諫,搏一個忠心,哪怕得罪李信,不被任用,可是名氣打出來了啊。
不過他搞錯了一件事,李信不是崇禎,不會容忍言官,一句話就講的他啞口無言,將之罷官也無人能說半個不是。
場中眾人默默看著陳啟新被拖出去,李邦華則是想到了最後一次平臺召對的淒涼景象,不禁鼻子一酸,跪伏在地面大哭起來。
“太祖爺,太祖爺吶,您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這麼亡了,您在天之靈看到了沒,大明亡了啊……”
王德化面色一沉,正要上前,李信已揮手止住,任憑李邦華痛哭。
群臣也是默默看著,有些人悲由心生,不禁抹了抹眼淚。
李邦華見李信沒反應,又往前爬,爬到臺階下,哭的更狠了。
李信這才道:“左都御史李邦華心繫大明,忠心可嘉,李老且先歸位,莫要再哭了好不好?來人,給李老賜坐。”
“老臣有罪,老臣有罪啊,上不能保大明,下不能護皇上,老臣有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