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好友中華潮的兩張月票,好友脫光的孤狼的月票~~)
聽了李信的話,王端芬、費珍娥與竇美儀均是心生感慨。
尤其是王瑞芬,按她的年齡,再有兩三年就要打發出宮了,在宮裡生活了十來年,見慣了人間權勢頂峰與奢華富貴的生活,很難再對世俗的男子動心,而且宮裡的明爭暗鬥是非常厲害的,她能做到田娘娘的管家婆,沒點心計和手腕是不行的,心裡也有陰暗的一面,心態多少扭曲,尋常人不敢娶她種女子。
至於富貴人家,也極少娶宮裡出來的女人找不自在。
說句不中聽的話,指不定夫妻間絆兩句就能惹來大禍,誰知道宮裡還有沒有貴人惦記著?
張皇后嘆了口氣道:“你們都是宮裡的老人,放出宮多半討不得好,我和皇后也捨不得,這樣罷,李公子將來在外面上朝,你們和王德化與曹化淳一起留在外面幫他打理吧。”
“娘娘~~”
內外殿僅一牆之隔,卻如天塹般隔開了兩個世界,再想入宮會很不容易,三女均是鼻子一酸,哽咽出聲。
周後心裡也很不好受,掩面啜泣道:“今後想皇上了,就隨時進來看看,而且外面的風聲,也要靠你們傳遞進來,別哭了!”
“是,娘娘,嗚嗚嗚~~”
三女大哭著,拜伏在地。
外面,李信被封為攝政王的訊息如旋風般傳遍了北京城,老百姓歡天喜地,官員們則大為驚愕,這就是禪讓啊,魏晉時期,禪讓是非常莊重的儀式,需要封一大批的頭銜,賜九錫,但現在不需要,一個攝政王就把一切搞定,大明滅亡不遠了。
很多人抱著柱子痛哭,卻沒有撞上去的勇氣,他們安慰自己,因崇禎還沒死,自己也要惜身。
也有些人看到了希望,畢竟自李自成圍攻北京以來,大明已經名存實亡了,到李信進駐,接連大戰,顧不上朝庭,並不是每一個官員都有飛來橫財的,還是有一部分中低階官員和清貧衙門靠傣祿過日子,經這麼折騰,有些人的家裡早已揭不開鍋,靠借貸和親友接濟維生,因此李信獲封攝政王,也意味著穩定和秩序,意味著發餉。
官員也要居家過日子,是很現實的,能否被李信留用就成了熱點話題。
從正午開始,很多官聚在一起商議對策與前程,還有人翻出李信的舊事,大加分析,儼然一副指點江山的派頭。
次日清晨,天未亮透,午門的朝鐘響了起來。
“老爺老爺,快起床,上朝了,上朝啦!”
“朝鐘響了,快快,拿衣服來,老夫要上朝!”
隨著音波的擴散,北京各官員家裡,雞飛狗跳。
崇禎聽著那熟悉的朝鐘,不禁站了起來,望向外面,目中現出了嚮往之色。
以往凡值常朝,不分風霜雨雪,朝鐘必響,那時他是主角,受群臣參拜,而如今,上朝和他沒關係了,他既失落,又心癢難耐。
“皇爺……”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喚道。
“哎~~”
崇禎深深嘆了口氣:“這天下,已經不是朕的天下了,不知滿朝公卿還有誰能記得朕,清慧,你替朕出去看一看,那李信……攝政王的朝會都講些什麼。”
“是,奴婢遵旨!”
魏清慧知道崇禎還是放不下,無奈施了一禮,向外走去。
李信也早早入了皇城,做著上朝之前的準備。
雖然皇極殿是紫禁城裡規模最大的宮殿,但明代上朝不在皇極殿,該殿主要用於典禮,崇禎舉行常朝通常擱在建極殿的右後門,俗稱平臺,又稱御門聽政。
這其實對於群臣是一種極大的負擔,因為皇帝坐在門廳內,群臣站在外面的廣場上,晴天暴曬就不說了,遇上陰雨天,尤其是冬雨,很多年老體弱的官員會感冒咳嗽,甚至關節炎、肩周炎發作,痛不欲生。
偏偏還不能打傘。
由管窺豹,明朝的皇權遠漢唐,確非虛言。
王瑞芬、費珍婢與竇美儀拿來龍袍,給李信穿戴,雖然李信不是皇帝,可攝政王也和皇帝差不多,多爾袞便是毫不顧忌的使用皇太極的儀仗和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