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會不會因此和他們搞不好關系,陳堪才不在意呢,反正不是一個系統的,就算是,又能怎樣!
陳堪呼叫了最大的教室,一次性上四個班,超過兩百學生,這絕對是妥妥的大課,說實話,在現實世界,陳堪還從來沒有面對那麼多人進行授課,這也算陳堪的第一次了。
從問題入手,從來就是陳堪上課的辦法。
“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家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也就是《國富論》在英國出版,這本書令整個歐洲和美洲為之瘋狂,由此,經濟學作為一門正式的學科出現,而亞當·斯密也因此被世人尊稱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名垂千史。”
“各位同學作為經濟系的學生,應該很清楚這一本書和這一本書對世界的影響。”
《國富論》在英國歷史上的地位在怎麼高估也不為過,這本書為當時整個英國指明瞭前進方向,如果說瓦特的蒸汽機為英國開啟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那麼《國富論》就是為日不落帝國的建立奠定理論基礎。
那個時代,英國在歐洲的地位是很尷尬的,雖然很有錢,但是完全沒有什麼地位。
主要是這個國家太不像樣子了,國王沒有國王的樣子,貴族沒有貴族的樣子,百姓沒有百姓的樣子,“亂七八糟”這四個字可以形容那時英國的一切,不要說其他國家了,連英國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那個時候的人認為法國才有真正的大國,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這才是一個大國該有的樣子,歐洲國家都向著法國看齊,也包括英國。
整個英國的民眾,不管是統治者還是精英階層,亦或者尋常百姓,對於自己國家現在到底怎麼了?以後該怎麼發展?這兩個大問題,完全沒有頭緒,在歷史的河流中掙紮,不知遊向何方。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在這個情況下,孕育而生,這本書解釋了英國人心中的這兩大難題,它告訴所有人,英國是為什麼會發展成今天這樣,之後要怎麼接著往下發展。
這,一點都沒有誇大這本書的價值,隨便舉個例子。
為什麼日後英國會成為“日不落帝國”,和這本書中的經濟理念就有直接的關系,最基本的就是英國對於殖民地的態度變了,不像是之前西班牙、葡萄牙或者荷蘭那樣要佔有一個國家了。
英國開始以經濟手段為主控制這些殖民地,所以一個小小的島嶼,英國卻能控制全世界。
甚至美國能誕生也要感謝《國富論》,現在史學界公認,美國之所以能取得獨立,最直接的原因不是什麼人民的強烈抵抗、法國的幫助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英國自己放手了。
而放手的真正原因就是《國富論》之中的理論告訴英國人,美國獨立才是真正對英國最有利的,一個獨立的美國可以為英國提供更多的利潤。
這點在當時確實是沒錯的,當然如果你要硬說現在美國成為老大,英國人是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個也沒啥好說的,世界上啥理論能預測百年之後的事情呢。
所以現在國內的經濟學界都是等待著那一本屬於中國的《國富論》,因為現在中國的發展,就是一個世界難題,沒有人能看懂,中國究竟是怎麼持續如此多年高速發展的?
所以在行內有一句話,叫做:誰能破解中國經濟的發展之謎,誰就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陳堪的目光掃視整個教室,問道:
“那麼現在一個問題就出現了,經濟學雖然是因為亞當·斯密開創的,但是研究經濟這種行為並非是亞當·斯密之後才有的,很多古人也在研究如何發展經濟,那麼一個問題産生了,前任研究經濟和經濟學家研究經濟,究竟有什麼本質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