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陳老師,今天你不是沒有課嗎?竟然能在這個點看到你。”陳堪剛出公寓的大門,就遇到了對門的一個老師,李磊,化學系的一個老師,博士,雖然還不到三十五歲,但是頭發已經白了一大半,都是因為做實驗而導致的。
不過他的這些付出卻是值得的,他前後在《自然》期刊上刊登過一篇專業的論文。
《自然》是世界性的最中海師大這種二流的學校,就是是北大清華這種國內頂尖高校的老師,也以能登上這份期刊為榮。
李磊僅僅就靠著這一篇論文,他成為中師大甚至是本省最年輕的正教授,享受省級的學術津貼,獲得“長江學者”的稱號。
他也是一個致力於學術研究的學者,在這點上和陳堪是極為相似,要是陳堪沒有遇到遊輪,估計會以他為目標吧。
因為有共同的志向,加上就住在對門,所以兩人的關系還算是很不錯。
“這不是被抓差了嘛,成消防員了,要到經濟系那邊去救火咯!”陳堪頗為無奈地說道。
“經濟史?”
“是啊,你這是要去做實驗?”
“嗯。”
經濟系和化學系雖然不再同一棟樓,但是方向是一樣的,兩人自然結伴而行,雖然所處的領域不一樣,但是學問做到頂尖,都是互通的,兩人時常交流一些想法。
就像當年老毛用哲學預測出物理學的基本粒子是可分的,二十年後被證明這是對的,也就是現在的“誇克”,本來誇克是要被稱為“毛粒子”的,可惜那時國內正在糾正十年的問題,沒有進行回應,加上西方的恐懼,最後就無疾而終了。
……
這一學期,陳堪最終還是接下了經濟系的“中國經濟史”這門課,當然之前陳堪提出的要求經濟系也都同意了,這並不是陳堪有多牛,而是因為經濟系已經沒得選了。
要是不接受陳堪的要求,那麼經濟系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有兩個,第一種是找一個有上這門課資格的新老師,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為了一門課找一個新老師,除非經濟系的領導腦袋被門夾了。
第二種就是找其他能接手這門課的老師,可惜,真的是找不到,因為開放了二胎的原因,導致經濟系的老師“損失”慘重,實在找不到有時間的,而歷史系中能上經濟史而且有時間的有且只有陳堪一個。
經濟系要是不答應陳堪的條件,那麼這門課就無人能上了,這就是一個嚴重的教學事故,對學生其實沒啥太大關系的,但是相關的領導就受不了了,所以只能是接受陳堪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