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和其他人具有高度一致性還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類人群容易形成閉環,看不見除共識之外的可能性啊!人類大腦的構造註定了正常人天生就會在乎他人的看法。
人類在受到他人排斥的心理創傷,或經歷物理創傷時,大腦中的“背側前扣帶皮層”會被啟用,那是讓你産生“痛苦感覺”的腦區域。這裡指的是心理上的“痛苦感覺”,而不是身體上的“痛苦知覺”。
如果一個人的“背側前扣帶皮層”受損,然後走路敲到頭的話,他是依然會感知到頭的疼痛的,但他卻不會因為這疼痛而感到如沮喪和不快之類的心理感受,他會感知到“疼痛”,但不會感覺到“痛苦”。
換言之,有些人不關注其他人的看法,我行我素,可能是天生這塊區域和我們不一樣,人家比我們少了一塊容易引起難受的區域,所以是秉性天註定,生理上就和你不一樣。我嚴重懷疑,大部分成事者,這塊區域都或多或少和咱們不一樣。
我們被討厭,被人排斥時,我們會自然而然的感覺到痛苦,而這與我們的心靈是否強大並沒有太大的關系,而是自然的生理反應。這種機制讓我們無法像他們一樣我行我素,不計後果,也沒法像他們一樣,可以做出完全不要臉皮的一些行為。
六,他們異於常人的世界觀和資源觀。
從我接觸的一些億級富人來看,非要說有所謂的“富人思維”的話,那這種思維和“窮人思維”的分界線在於:
窮人,或者說普通人,是手裡有多少資源,才敢做多大的事情。
富人,是腦子裡先想到要做一件什麼事情,目標定下了之後才開始考慮要怎樣籌措資源。
很少有人意識到,其實所謂主觀能動性,也是天賦的一種,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很難後天學會。富人思維把“目標”和“資源”之間的邏輯關系給倒轉了過來,使得他們不會被一些看似無法逾越的門檻給限制住。因為有這種思維,所以沒有什麼攔的住他們做一件事:沒人可以請,沒錢可以借,不懂可以外包,限制可以規避,敵人可以和好,對手可以買通。
總之一句話,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
窮人思維的人永遠覺得自己的積累“還不夠”,時機“還未到”,方法“還需研究”,經驗“要再學習”,到底要滿足多少條件才能做一件事?
說實話他們自己也不清楚,反正條件永遠沒有湊齊的時候。所謂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就是這麼來的。什麼東西都能成為攔住做一件事的理由,他們眼裡的世界到處是紅線。
尤其是一些讀了點書的,往往還沉迷於虛無縹緲的“自我提升”,覺得只要自己不斷練級升級,這也強那也強,總有一天世界會跪在自己面前。忙活到了最後連自己都忘了做這些是為了什麼目的。
如果“目的性太強”是貶義,“缺乏目的性”就是另一個極端,可謂勤奮的糊塗蛋。
這類人你在任何時候去找他,他永遠處在“為做某事在準備”的狀態中;
而富人在任何時候都是“正在做某事”的狀態中,至於會遇到的問題,邊做邊想辦法,在戰爭中學習戰爭,辦法總會有的。
與之相對的,富人那種以結果為導向的倒置思維,其副産品就是極強的行動力。
他們可以把一個目標拆成10個條件,然後這10個條件每個都可以當成一個新的目標,繼續往下拆,最後越拆越細,越容易落實,順著這張清晰的脈絡你很容易知道自己的計劃進行到哪一步,節點在哪,甚至可以看出哪裡有捷徑,可以用替代路徑直達目標,許多看似毫無抓手的難題往往就是這麼解決的。
而且對富人來說,既然要籌措資源,那隻要能有利於實現目標,哪怕先要花下成本,許下諾言,那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借力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所以總是以很小的資源撬動很大的資源,讓更多本不屬於自己的錢為自己所用,讓更多其他人為自己服務,這便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所謂,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會借力,或者說獨特的資源觀,這是有錢人最重要的特徵,也是區別於中産階級的最大特徵。
宋太平的一席話,讓沈如月茅塞頓開,發現宋太平的觀察敏銳和深度,的確是超乎尋常,同時也具備著天生的領導者氣質和富人的思維模式,即便現在讓他一貧如洗,用不了幾個月時間,就可以在他手上重新出現一家過百億規模的公司,原手機夢工場的三千多位造夢人和追夢人都是以宋太平馬首是瞻,等待著宋太平的召喚,東山再起,再創偉業,將來追隨宋太平的精英們會越來越多,他身上的人格魅力,對精英們是不可抗拒的,前駐艾瑪國的廖大使一面之緣,就決定了在宋太平重返商界之時,加入宋太平的公司;東國賭術第一高手竇發財,這樣無法無天,難以馴化的瘋狼,義無反顧的用生命在履行宋太平交付的任務。難怪爺爺沈鈞鴻曾經動過除去宋太平的想法,這樣人才的確是把雙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