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愛承認錯誤,有時甚至根本不是自己的錯誤,而是團隊失誤,他們也會將之看成是自己的責任,並檢討自己下次該如何更好的改進,以不再犯錯。當別人批評的時候,也傾向於全盤接受。
之所以我們普通人會這樣輕易地認錯,是因為傳統教育,主流價值觀告訴我們——承認錯誤才是好孩子,承認錯誤能讓我們成長得更快,盡快承認錯誤並加以改進,就能更快的自我疊代。但有沒有人想過,這些要求是用來要求螺絲釘的還是要求榔頭的?
用螺絲釘的眼光來看待一個人,被推崇的是嚴謹、細心、現實,減少過度樂觀。用榔頭的眼光來看待一個人,需要的恰恰相反,是:大局,理想主義,極度的樂觀。更重要的是,一切盡在掌握的氣質。這種氣質是操縱提線木偶最重要的東西。
嚴謹保守的螺絲釘才是好螺絲釘,但長期的自我歸咎,也對我們的自尊造成了持續的打擊,讓人變得自卑,不自信。在優秀的螺絲釘的道路上狂奔,離成為榔頭只會越來越遠。
四,他們無視既定規則。
注意我這裡說的是“無視”既定規則,而不是“敢於挑戰、違反”既定規則。這裡面區別大了。
“敢於挑戰”既定規則,是先承認規則的存在,然後經過深思熟慮後才作出的一個決定。
而“無視規則”的人,往往壓根兒就沒有意識到規則的存在,或者幹脆選擇性無視。
據我觀察,野蠻生長型有錢人當中,這類選擇性無視規則的人,比例異常地高。並且這些人神奇之處就在於,他們從頭到尾都沒覺得違反規則是一個問題,就算知道是個問題,也覺得是成本問題花多少錢來解決),而不是原則問題能做還是不能做)。
要知道,規則這個東西,本質是規則制定者用來限制後來的人的。所以遵守規則的人在競爭和開拓上已經先天性的受到約束了。那些敢於沖破規則的人,盡管有可能會受到來自規則的懲罰,但是一旦走通了,回報必然是可觀的。
當一個遵紀守法的人其實相對容易得多,面對的風險很低,所以良民是多數的,叛逆者是少數的。但歷史上大多是歷史其實是叛逆者推動的,叛逆固然有失敗的時候,但如果每一個人都選擇了當良民,文明就會停滯不前。而且因為叛逆者具有高風險,對應回報也是高的。
普通人出頭的機會是在慢慢減少了,另一方面,各種規則和行政程式卻在以幾何速度增長。再加上現在大部分産業經過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剩下的都是大角色、狠角色。現在的年輕人要靠合法合規的方式出頭,不是不可以,只是會比上一代人難上許多許多。
五,他們任何情形下,都不被他人影響。
這個說得好聽叫頑強,說得難聽叫頑固。
成功者都是偏執狂。這些人因為自己的世界體系非常獨立而完整,自我催眠和洗腦的能力都極為強大,導致說服這些人,甚至影響這些人是很難的。只有他們影響你,說服你的份兒。
現在這些成功人士也差不多,雖然不一定有毛那種宗教般的魔力,但只要給他一頓飯的時間,絕對你回來後會開始質疑之前所活過的所有人生。
我們普通人,總是自以為是獨立自主的個體,但事實是,我們終其一生都會受到這些人的影響。無論是你的行為、性格,還是價值觀,或多或少都是在這種強勢者的影響之下建立的,盡管未必能察覺。
人口中的大部分人天生就是從眾的,這反映在他們總是隨大流。譬如現在很多網紅店,會僱人排隊,來吸引盲從的人群産生“真的有那麼好吃嗎?”的疑問。
大部分人連這點小伎倆都躲不開。
盲從可能是我們從幾百萬年進化獲得的經驗。譬如你在原始部落的家中睡著午覺,忽然有人說狼來了,部落的人們開始逃跑,這時你應該做的當然不是去驗證“狼來了”的真實性,而是拔腿就跑,盡管到頭來可能是虛驚一場,浪費了體力,但如果事情真發生了,小命就送了。所以通常情況下,我都不會花時間去自行判斷是非,我知道只要跟隨多數人的決策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