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禦有些頭大的拿開她的手,將目光轉向別處,“別鬧了。”
初晴洩了氣。“對了,我們什麼時候離開這裡?”
“狼牙谷以北的突厥領地全部由我負責,在沒攻下郾城前,我身為主帥還不能離開。”容禦頓了頓,又補充道;“忽烈的妻兒還有部分突厥王族都在郾城,郾城已經是一座孤城,我們的軍隊拿下它不會費太大力氣。”
“哦。”
容禦站起來,“時辰不早了,你早點休息。”
初晴連忙道;“我剛睡醒沒多久,本來還想出去走走呢,現在一點都不困。”
“可是我要回去休息。”
“要歇息在這裡也是一樣的,我陪著你……”這話剛說出口,她就後悔了,她還能陪他一晚上嗎?
她只覺得雙頰火辣辣的燙,不敢看容禦的眼睛,轉過頭朝他擺擺手,“我的意思是……不是,你別誤會,我只想照顧你,不……不過你還是走吧,我又不是大夫……”緊張的說話都變得語無倫次,差點咬到舌頭。
“那我回去了。”容禦拍拍她的肩。
容禦離開了,初晴撲倒在床上,臉埋在雙臂間,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他不會看不出自己喜歡他,可他為什麼一點表示都沒有?如果他不喜歡她,只是將她當成妹妹,她的舉動會不會惹來他的反感?
不過容禦的態度告訴她,她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以後的日子裡,她和容禦幾乎形影不離,他對她一如既往的溫和,不管她做什麼小動作,他都不曾生氣,看著她的眼神裡帶著滿滿的寵溺。
過了不到兩個月,容禦收到顧言的戰報。
顧言的軍隊最先抵達城下,卻見到郾城城門大開,城樓上空無一人。顧言不敢掉以輕心,先派出幾千人的前鋒部隊入城檢視,結果並沒在城中看到突厥軍隊的影子,留下的百姓加起來也不到百人。忽烈可汗的死訊和平城失守的訊息傳到郾城,城裡的突厥王族見郾城守不住,就帶著最後的軍隊棄城離開了。
忽烈可汗唯一的兒子年僅十歲,而平城裡留下來的突厥百姓中並沒有十歲左右的男孩,由此可見忽烈的兒子並沒有混在平民百姓中。
這份在戰報是顧言入城當天寫下的,按照容禦的交代,祁徹的軍隊抵達郾城後,顧言才能率軍離開。
這日,初晴正和容禦在校場檢閱軍隊,突然有士兵上前稟報,顧言的大軍已經歸來。
見容禦的眉峰微微綻開,初晴的心情更加輕鬆了,心想顧言要向容禦稟報軍務,她在容禦身邊也不合適,便主動告辭道;“禦哥哥,你一會要見顧言吧?我先回去了。”
容禦道;“一起回去吧。”然後吩咐士兵讓顧言到帥帳等他。
顧言站在帥帳外不遠處的空地上,等了片刻,突然聽到馬蹄聲,遠處一男一女騎著馬朝帥帳方向行來。
周圍計程車兵都跪下行禮,顧言和帳前的守衛也齊齊跪下。
容禦和初晴先後下馬,來到顧言面前,容禦伸手虛扶他一把,淡淡道;“將軍一路辛苦。”
顧言起身,低聲道;“王爺過獎。”
初晴走到他身邊,對他笑了笑。那是如五月陽光般明媚的笑,有些恍惚,只覺得四周的光線豁然一亮。而就在他發呆的時候,少女已經走入帳中。他心裡有有些不是滋味,他來這裡不是為了彙報軍務嗎?秦王卻好不避諱她,可見兩個人的關系是多麼親密。
顧言進入郾城幾天之後,祁徹的大軍才趕到,顧言將三萬大軍留在郾城,配合祁徹的軍隊繼續追擊突厥殘部。
容禦聽完他的彙報,便讓他下去了。
顧言離開後,初晴好奇地問;“追擊突厥殘部是祁徹分內的事,你讓顧言留下幾萬人在郾城,是不是放心不下祁徹,擔心他和突厥勾結?”
容禦笑了笑,耐心解釋道;“當然不是,祁徹倒戈在先,突厥的王族估計已經恨死祁徹了,怎麼可能再與他合作?只是我沒有那麼好心,封他一個郡王已經是仁至義盡,當然不會讓他掌權。”
初晴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原來那幾萬人是牽制祁徹的。”
容禦將祁徹封為安平郡王,並將十萬大周軍隊留在突厥,分佈在每個城池中。這樣一來,祁徹統治的領土雖然比南宮堯大幾倍,卻不過是容禦的傀儡。
西涼國主雖然如願以償的挑起了突厥和大周的戰爭,卻並沒有從中獲得一點好處。祁徹,而站在祁徹的角度,他是朝廷冊封的郡王,容禦的部將也要給他幾分面子,有安全感的受制於人,總好過完全沒有安全感的寄人籬下。南宮堯對祁氏兄弟一樣排斥,更不可能與祁徹和解。三方勢力均為對立,只會相互牽制,不可能相互勾結,也不可能相互廝殺。
初晴知道這些,心裡對容禦的崇拜又多了幾分。她對權力紛爭不感興趣,更不在乎南宮堯和祁徹是否滿意,只覺得卻容禦的安排對原突厥境內的百姓有好處。
過去幾百年來,若是沒有戰事,每逢入冬大周和西涼都會借糧給突厥,而運到突厥的糧食多半被王室和貴族私吞,百姓分到的糧食很少,卻因為不知實情,在王室的誤導下對大周和西涼心懷怨恨,突厥南部的人以漁獵為生,北部的人以放牧為,民風極其彪悍,幾乎所有人都是在馬背上長大的,青壯年男子皆可為兵。每當貴族要侵擾鄰國邊境,百姓都積極響應。中原王朝對此完全束手無策,兵力鼎盛時可將他們驅逐到更遠的地方,然而,一旦大軍撤去,他們還會捲土重來,如果長期駐軍看守,數十萬軍隊要耗費巨大開銷,讓朝廷力不從心。
而如今,忽烈可汗已死,王族不是戰死就是被驅逐,整個突厥變成一盤散沙,再無凝聚力。統治突厥的西涼人又受大周的控制,縱然還是不能根除貪汙現象,但貪腐之風也不會像突厥可汗在時那樣肆無忌憚。讓百姓安居樂業,自然不有民怨沸騰。
留在突厥的大周軍隊加起來不過十五萬,南宮堯只掌管兵權,當地的財政收入都有大周派去的管理掌管,稅收自然屬於大周,並足以維持軍隊的開銷。祁徹掌管封地的財政大權,每年卻要向大周交納歲貢,繳納的歲貢足以支付軍隊的開銷。朝廷並未增兵,這十五萬兵力都是從邊關守軍抽調的,反而為朝廷減少了軍費開銷。
而不管是祁徹還是南宮堯,他們都懼怕在戰爭,因為只要一步走錯,戰亂就會毀掉他們擁有的一切。統治者懼怕戰爭,便是百姓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