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柳五兒就陪著黛玉去賈母屋裡請了安, 又讓雪雁帶著絡兒把黛玉隨身帶著的幾個包袱都放到車上。
賈母看著黛玉, 先無奈地嘆了口氣, 卻也捨不得責怪孫女,只摸著黛玉的手問, “身子可好些了?若是不舒服,也不要強忍著。”
黛玉眼眶裡忍著淚意點了點頭,又在賈母身邊默然坐了片刻, 才起身離開。
等以上馬車, 黛玉的眼淚就從眼眶裡簌簌落了下來。柳五兒也不願意黛玉紅腫著眼睛去林家, 像是在賈家受到了什麼欺負似的,或是讓陳氏誤以為黛玉並不情願去林家小住。她心情複雜地勸解黛玉, “姑娘若是捨不得老太太, 過兩日再回去就是了。”
黛玉搖了搖頭, , 默然半晌,到底還是擦幹了眼淚, 調整好了情緒。
谷媽媽早就在林家二門處等著了, 黛玉下車後, 她幾不可查地瞄了兩眼黛玉的眼眶,朝著柳五兒使了個眼色。
柳五兒默默回了個眼色,又不敢把動作做得太明顯了。谷媽媽不知道有沒有看懂, 已然換了一副臉色,笑著迎上黛玉, 扶住她的另一隻手,“堂姑娘來了,太太正在主屋裡等著姑娘呢,恰好今兒五爺沐休,太太說了,下午帶著五爺和堂姑娘一道包粽子,晚上煮來吃。”
陳氏已經提前安排好了一天要做的事,都是能分了黛玉的心神的,而且縱然看到了黛玉眼角的異常之處,也沒有多言。柳五兒陪著黛玉在陳氏屋裡說了一會子話,用過午飯,就回了偏院。
等睡過午覺,陳氏那邊的丫鬟過來,說陳氏請黛玉過去包粽子的時候,柳五兒就沒有跟著,而是讓雪雁陪著黛玉過去。而她自己,則是把絡兒叫到跟前說話。
“昨日讓你過來送訊息,二太太和五爺聽說這事之後,都是什麼態度?”
絡兒想了想,“太太只替姑娘心疼,說讓姑娘過來和大家一道包粽子是五爺的主意,太太聽了也就答應了。”
這就體現出林棲做事的周到之處了,柳五兒心下不由得為了這一神來之筆叫絕。她又問絡兒,“太太和五爺可說了,什麼時候勸著姑娘真個搬過來?”
“這可沒當著我的面說。”絡兒搖頭,又央求柳五兒,“好姐姐,我想去後面看看我娘和我妹子……”
“去吧、去吧。”柳五兒擺了擺手,打發走了絡兒,自己打點出針線,坐在炕上一邊做針線一邊琢磨著林棲什麼時候才開始行動。之前雖然兩人已經商量好了大致行事方針,但是因為柳五兒對自己並不是十分自信能說服黛玉離開賈府,於是又讓絡兒幫忙給林棲帶了一封信,只說找到時機後,她負責勸黛玉來林家小住,真正說服黛玉,還是需要陳氏和林棲出馬。
在前一天黛玉和寶玉拌嘴吵架的時候,她已經想好,這或許就是勸說黛玉離開賈府最好的時機了,恨不得今天一過來,陳氏和林棲就把黛玉留下才好。但是看過早上黛玉辭別賈母時,祖孫兩個默然欲泣的情形後,她又有些心軟了。
這倒不是說她就對“讓黛玉離開賈府”這一決定産生了懷疑——她又不是放棄自己的任務了,不讓黛玉離開賈府,怎麼改變她“還淚”的命運呢?
只是,對於黛玉來說,在血緣上,賈母確實是這世上和她最為親近的人了。縱然陳氏、林棲和她同宗同族,但是隔著那麼多房頭,除了“林”這個姓氏外,黛玉同林氏母子間也就沒有更多的羈絆了。在感情上,林氏母子也不會比賈母的分量更重……
這樣七想八想的,不知不覺就到了晚間,絡兒回來的時候順路領了丫鬟們用的晚飯回來,柳五兒心不在焉地用了一些,剛張羅著點好偏院的幾盞燈,黛玉就一臉心神不屬地進屋來了。
“姑娘回來了。”柳五兒收斂心神,笑著迎了上去,又讓絡兒去拿西瓜,“讓姑娘吃塊西瓜,再沏一杯蜜水來。”
黛玉就著柳五兒的手喝了一口蜜水,那西瓜卻只讓放在一邊,在炕上坐了一會兒,眼見過了一更,柳五兒準備鋪床了,才道:“紫鵑,你先過來,我有幾句話告訴你。”
柳五兒答應一聲,放下手裡的薄紗被,“姑娘有什麼吩咐?”
黛玉叫了柳五兒過來,卻先不說話,支著頭發愣了片刻,才道:“今兒堂伯母和我說,原本我爹是想讓我跟著堂伯母的,只因先去了外祖母家,又看母親去得早,才不忍心讓我直接離開外祖母家。但是現在一年一年的也都大了,堂伯母就覺得我還是住到這邊來比較好,下午包粽子的時候問我的意思,五堂兄也說,還是早些住過來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