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項羽也知道,彭城告急是實情,只是不忿楚王使者落了他的臉面罷了。
“韓經狡詐,漢軍可惡,有意掀起流言,這些人一定都是他們故意從彭城圍中放出來的,為的就是動搖我軍士氣,要不然彭城、武關,哪裡不是漢軍所控轄地,以漢騎之能,豈會由其漏過!”
“傳令下去,三軍不得私下傳謠,討論彭城之事,至於使者,派人好生招待,不準任何人攪擾!”
楚軍領軍將領多是軍事貴族,支援楚王的也不在少數,項氏欲自立的傳言讓他們如坐針氈,這些日子以來,項羽所做所為他們都看在眼中,其人剛愎自專遠甚於項梁。
“狼族不可靠,破局需得諸君奮武,同心同德,至於當面之圍如何解,還請諸位議議。”
冒頓虛晃一槍,自隴西掉頭西進,兵鋒指向月氏,只留下被再度劫掠一空的隴西郡,對此,項羽滿腹怨詞。
只是眼下受困於關中,匈奴人得罪不得,要不然楚軍面臨的就是兩強東西夾擊了。
只是他也打定了主意,等到擊敗了漢軍,據有中原,他要找冒頓好好討個說法。
眾將面面相覷,要知道項羽雖然年少,但心高氣傲,行軍打仗向來自專其事,從來都是釋出心底謀定好的軍令,何曾有過今日這般,竟然破天荒的要聽取帳中將佐的建議。
“冒頓雖然兇蠻無信,前番因為糧草一事雙方還鬧得不是很愉快,但名義上他們還是我聯軍盟軍,有些方面愚意尚可借重一二。”
季布溫文如玉,有謙謙君子風,他率先出聲,將帳中緊張的氛圍降下了數分。
“函谷關眼下是漢軍攻不進來,我軍也出不去,武關方向據英布將軍傳回的訊息,連日輪番攻打,可漢軍也是輪調佈防,陷入僵局。”
“我軍糧草堪可支撐兩個月,形勢在敵不在我,如此下去,我軍將更加被動。”
項羽微微皺眉,季布說的都是當下軍情,帳中自己及下,誰人不曉。
“函谷、武關被封堵,我軍何不另尋出路,轉進荊楚?”
“哪裡還有其他出路,褒斜道被劉邦那個反骨小人破壞,自蜀地沿巫峽放舟而下亦不可得,季布將軍所言,末將頗為不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曹咎身為軍司馬,研究兩軍對壘軍事佈局圖是他每日必行功課,漢軍的嚴防死守,即便是項羽親自率銳卒衝了一陣也沒能破圍。
面對項羽等人的不解,季布復行數步,側過身子對著行軍圖,“經漠北繞行晉地如何?”
這是非常大膽的一條建議,繞道而行,如果被漢軍偵知,再度設下圍堵,軍資糧秣得不到補充,幾十萬大軍分崩離析只在眼前。
“當然,如果冒頓肯借道,還請諸位瞞著諸侯之軍,以免訊息走漏。”
項羽在沉思,季布見其意動,這才繼續說了下去。
不與諸侯相通,乃是因為劉邦之後,諸侯之心已有搖擺反覆之態,而且總得有人留在關中以為疑兵牽制漢軍主力。
軍議之後,項羽召集諸侯,以主力馳援武關打通南歸道路的理由命令諸侯廣佈旗幟,旋即引兵而去。
他在季布的方案上加以改動,並未知會匈奴借道,而是直接踏上了匈奴地界,大軍稍微兜了個圈子就朝著上谷郡全速行進!
而此時,韓信正按照軍事府的命令以上谷為中心大掠草原,焚燬草場填埋水源。
漢軍哨騎等來的不是回師復仇的匈奴人,反而跟楚軍發生了一場碰撞。
韓信只有一部,雖然在鉅鹿之後軍團一再加強,可他深知,絕不能放項羽過去,否則兵力被抽空的三晉地將任由楚軍縱橫。
得到補充的楚軍恢復戰力,戰爭的形勢有可能遭到逆轉。
因此,他不得不放棄了騎兵的機動性,轉為陣地戰,一面八百里加急,向邯鄲、函谷前線示警。
戰爭的重心突然自函谷一線轉移到了上谷,左右天下局勢的關鍵落到了韓信身上。
到底是韓信在漢軍馳援之前擋住項羽還是項羽先行擊破韓信成功突圍,成了天下囑目的焦點。
喜歡秦時之公子無雙請大家收藏:()秦時之公子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