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二十萬降人的處置,韓經堅持,即便是陳平也有所動心,他仍然吩咐依計劃行事。
看不出,陳平一介文士,初時信奉黃老之學,後來在漢地相容法家,臨機之時,心腸也能猛毒到這般地步!
那可是二十多萬條人命,其中難免就有來自陽武縣的同鄉,果然方士殺人不用刀,全憑滿腹的心機與一張嘴。
“哎,寡人一再強調過,存人失地,人地兩存,失地存人,人地皆失,人口丁壯於國於社稷的重要性就不必寡人再行贅述了吧?”
“你們都是跟隨寡人開國的心腹重臣,大漢鼓勵人口的政策旁人不知,你們還能不曉得?”
韓經覺得自己應當多加開導,平復麾下一干重臣的殺氣戾氣。
人口是第一生產力,雖然這句話無法宣之於口,但缺乏丁口,徵丁納糧都是虛言妄談。
“吸納了這二十餘萬秦國降兵,固然是立足於將來,進一步壯大我軍實力,但軍需供應也大大增加,如何消除他們在秦軍兵營裡養成的習氣,也是大問題。”
“收留了他們,也就是招惹上了一連串的麻煩,我軍將被牽絆在這裡,再也不能窺伺秦地、荊楚,如此坐視潛在之敵壯大成長。”
“大王真的甘心?”
陳平再度補充了一句,對於其中利害關係再度闡述了一遍。
此時漢軍氣勢如虹,無論是兼秦並楚,都是壓迫性的強大,可戰事遷延下去,項梁進了關中,獲得攻滅暴秦的大功,天下諸侯畏於漢軍將緊密團結在楚國周圍,三足鼎立馬上轉為二強紛爭,到那時,漢軍又將面臨一場苦戰。
如果韓經同意范增之議,坑殺二十萬降卒,去除了這一時的累贅,滅秦之舉是漢國的,甚至空虛的荊楚也未嘗不能一鼓而下。
“寡人之意已決,諸位再勿復言,楚軍得了滅秦的虛名又有何妨,大漢取實避虛,不僅得了廣闊的土地,還免除了秦地百姓的忌恨,如此,又有何不好的?”
陳平朝范增擠擠眼,大王英明果斷,不為臣下之言所動,但他的行為不失為仁義之君。
待下以寬待民以仁,有此賢君在位,天下鼎定之日,做臣下的也儘可安心享受寶貴,不必擔心鳥盡弓藏的結局。
“況且,寡人也不是全無佈置,虛名與實利,到底能佔多少,現在還猶未可知呢...”
目光透過原野遙望遠方,那裡也有韓經佈下的一枚關鍵棋子。
田言當家做主的義軍隊伍一再收縮並非是全無預謀,而她與劉邦的聯合也不全然是那般的適逢其會。
“既然大王決意如此,臣等只能照辦,一應軍政要務,臣等以配合安置降兵為要。”
范增與陳平同時點點頭,表示大王的心意,自己已經完全感受到了。
“為了進一步安撫降人之心,加快融入步伐,大王何不真的就在此時封賞他們的昔日主帥章邯為鉅鹿侯?”
給死去的章邯封爵,顯得對秦軍降人別無排斥之意,有將秦地百姓一視同仁的感覺。
“不了,過猶不及,況且,鉅鹿侯之爵,寡人已經賞給他人了!”
說罷,韓經朗笑幾聲,大踏步得離開,留下一干人等面面相覷,相互之間打聽起來。
......
“什麼,大王封我為鉅鹿侯?”
韓信大營,使者帶來的王命令所有人大跌眼鏡。
鉅鹿之戰,韓信行那所謂的圍魏救趙之計,橫生波折,沒想到卻是第一個受到封爵之賞的。
“不錯,這是王上對韓將軍特別的恩典。”
“另外,大王特賜將軍割鹿刀,以彰顯將軍轉戰千里之功。”
使者的話令韓信誠惶誠恐,一方面他有欣喜之意,另一方面他又自認前番大戰有太多的獨斷專行之處,本以為會遭到申斥,沒想到提心吊膽等到的卻是這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