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夫子賢名遠播,小子韓經心甚景仰。”
“誤入夫子清修之處,萬望海涵。”
竹林精舍乃是荀況隱居清修之所,韓經入門後,大禮相拜。
雖然早知荀夫子深藏不露,但卻未料到他的修為如此精深。
荀況曾三為稷下深宮祭酒,在學術造詣上,與之相匹配的仲尼、墨翟等均已作古。
作為天下知名的一代思想學術大家,他是妥妥的儒家巨擘,可謂碩果僅存的天下明珠。
只是齊國政錯人暗,天下歸秦,他卻無意再度出山,攪擾進紛爭不休的天下時局中去。
很早之前,就開始隱居竹林,日日詩書棋茶相伴,自得怡然之樂,既不許儒家弟子前來以俗事相煩,也不過問江湖洶洶擾擾。
大賢大能,將世事看透,洞徹明理,方才能如此豁達吧。
這些年也就唸在張良天姿過人,這才破例收下他為關門弟子,傳儒弘法。
“漢城韓經,故韓公子,老夫雖然未曾見過你,但你的大名早就傳到了我的耳裡。”
“韓非信中說你機敏明辨,李斯道你荒誕怪異,張蒼言你有趣至極,今日親見,可能老夫又要給你加上一條。”
“深藏不露!”
荀夫子意指韓經懷有一身武藝修為,卻不為世人所知,隱忍若斯。
“彼此,彼此,世人同樣也只是感佩夫子微言大義,學問究為天人,卻不知道您的修為已臻化境,海內無匹。”
“小子不過是東施效顰,見賢思齊罷了。”
荀夫子是正人,有著仁人君子之風,韓經不虞他會將自己的事情廣而告之,因此自一開始的被動緩過來後,就變得放鬆下來。
“韓非、李斯、張蒼都是我儒家門下的傑出弟子,他們分別以不同的方式手段入仕,一展胸中所學。”
“李斯位極人臣,但在我看來,將來成就最高者能邁出自己的道路超越我的也就韓非一人,張蒼天份天姿敏則敏矣,卻過分計較錦衣華服口腹佳人之享受。”
“可讓我獨獨沒想到的是,韓非、張蒼竟然都為你佐貳,蟄伏於漢地。”
主下之意,你何德何能,竟然能一舉拐走我兩位得意門生。
“他們的來信中,對你的推崇實在讓我不得不對你產生濃厚的好奇之心。”
“夫子謬讚了,承蒙韓非、張蒼錯愛,韓某隻不過是做了些為天下蒼生力所能及的事情罷了。”
讓治下百姓識禮明義,守法有德,免於流離飢寒之苦,這是韓經一直在做的。
接下來準備接手大秦帝國,讓更多深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安居樂業,這是韓經一直在追求的。
“旁的不知道,單就臉皮這一項,韓非、張蒼一百個加起來也趕不上韓公子。”
總有人能將自己的私慾包裝得冠冕堂皇,自詡為正義之士,所行所為都是解民倒懸、弔民伐罪。
韓經就是這樣的人,三言兩語間荀夫子就將他看了個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