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最後一天,有月票的投下票)
“儒家伏念,見過曉夢前輩!”
“接下來這一場,由我來討教!”
曉夢蓮步瞬動,飄乎若仙,眨眼即出現在場上。
伏念一拱手,邁步向前,“天宗功法奧義,伏念素來景仰,今日就讓聖王劍法領教天宗精妙!”
齊魯三傑,顔路溫文儒雅、平淡樸素,張良飄逸絕倫、倜儻不群,作為三傑之首的伏念則是高雅不凡,舉手投足間自有一股華貴氣度。
這與他的性格以及長期以來的自我約束有關。
伏念長期肩負著弘儒傳道的強烈使命感,為了延續先聖之絕學、維護小聖賢莊安危、光大儒家,對門下管教極嚴。
顔路與張良平日裡對這位沉穩雍容、不苟言笑的師兄極為尊敬。
“前兩場太過於比試太過於粗陋,與你我身份不符。”
“不如換個比法。”
曉夢超然物外,不涉紅塵,心裡是怎麼想的,言語就是怎麼說的。
儒家顔路仍是掛著淡然的笑意,張良則苦笑不已。
至於六劍奴、勝七,嘴角難免一抽抽,但礙於身份地位的懸殊,也不敢出言反駁。
“這一場比內力。”
伏念:“善。”
“此去施展不開,方才進來時見得廳外欄軒處的木橋之上有一雅緻的涼亭...”
話沒說完,曉夢身形電動光轉,倏忽不見。
伏念衣袂一振,也自跟上,比試從現在就開始啦。
“太阿,”
曉夢見伏念同樣以飄逸優雅的身法緊跟而來,論及輕功,此人也未必就差自己多少。
同時,對方手中所持的寶劍引來了她的關注,“威道之劍。”
“只有持劍之人內心之威,才能激發出劍氣之威。”
“你是這樣的人嗎?”
曉夢素來清靜,言語極少,但面對著伏念這樣更為沉默寡言之人,話反而多了起來。
太阿之劍,持在伏念這樣的教書先生手裡,其中劍氣又能激發幾分呢!
“前輩請!”
伏念卻是簡短的三個字,語氣堅決,將底氣表現得十足。
場上沉寂下來,二人相對的身前無一絲波瀾,但各個身後卻有風旋生成。
趕出來觀望的扶蘇等人知道,這是雙方已經開始較量起來了。
“剛剛見識了不世出的含光之劍,沒想到又能一睹太阿之風采!”
難怪南公感慨,即便沒有投向大秦,儒家的底蘊也是如此深不見底。
“太阿乃是歐冶子、干將兩大鑄劍師聯手打造,此威道之劍一出爐,天時、地利、人和三元歸一,劍未成而劍氣已存於天地之間。”
“風胡子列此劍為劍譜第三!”
南公既是自我回憶,也是向場上對此劍之威瞭解不多的其他人闡述一二。
“太阿大巧不工,端凝沉雄,非眼力、見識和胸襟得兼者難窺其妙。”
扶蘇點評著太阿,心裡卻在想著另一柄劍。
佩於皇帝陛下腰間的天問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