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秦軍四面出擊,楚國以及草原方向只求固守阻遏相關之敵連成一片,三晉就成了主戰場,只要在燕國和趙國反應過來之前吞下韓魏,中原局勢就明朗開來。”
“站在江湖的視野角度,看不清天下大勢已到了最後的關頭,你對楚國抱有幻想,有所觀望我能理解,守著農家繼續蟄伏就是了。”
擺擺手,昌平君示意對方可以離開了,“農家如今俠魁不再,你就是六堂之首,青龍計劃至關重要,仁與暴、寬與急就看最終結果了。”
目送著田猛離去,昌平君又枯坐了良久。
雖然長幼有序,嫡長子在繼承權上有著極大的優勢,但秦國自來是立賢甚於立長,高踞王座之上的大王心意難明,獨斷專行不是一天兩天了。
諸公子年歲漸長,皇長子扶蘇一直也沒有被立為太子,這也引得朝堂之上漸漸起了波瀾,總有投機之人想要攪風攪雨,從龍之功是能夠一步登天的。
新鄭的危局不是隻有韓宇一人在著急,里長城的各成員都收到了求救書信,魏國平陽君魏豹因去年率軍協防應對南陽變故,乾脆整個陷在城中,魏咎都快急得跳腳了。
魏國已經開始動員,邊境戍卒也由國君親領試圖打破李信騎兵的封鎖,不求新鄭城下退敵,但求將魏豹及三萬魏軍接回大梁,保全實力。
只是昌文君也是秦國百戰宿將,將大梁盯得死死的,致命魏咎不能全力朝新鄭馳援。
魏咎是在等,等燕趙兩國大軍集結完畢,一部分軍隊與昌平君周旋,剩下的必然能直抵大梁,解除昌文君的威脅,再逐葉騰出南陽。
只是燕趙兩國各有各的難處,燕國由太子丹執政,全國上下倒是早早動員起來了,只是東面齊軍有所動作,具體情報沒有傳來之前,不敢輕易動彈。
要知道齊國與大秦乃是盟國,齊國一班重臣都被秦之說客餵飽了,加上齊燕宿怨,不得不提防。
趙國的趙嘉雖然政治話語權越來越強,但還做不到一手遮天,李牧他更是調動不了,昌平君的中軍一直屯在邯鄲以西遙遙相制,趙王遷可不敢冒這個險,無視這支秦軍,馳援大梁。
在人數上,秦軍在趙國處施加壓力的只有這十萬人,趙軍全面動員集結能湊出四十萬人,魏國也能動員出二十萬,燕國苦寒之地,雖然國土面積遠比魏國要大,但只能出二十萬軍隊。
但各國動員時間都沒有秦國早,反應本就慢了一拍,總不能讓沒經過訓練的農夫上戰場搏命去吧。
因此,燕趙兩國一時是被絆住了手腳,被牽制住了,只要新鄭扛過最艱難的時期,局勢就會有新的變化。
齊國哪次都是隔岸觀火,跟在秦國後面搖旗吶喊,並不曾真的上陣,富庶的生活早就消磨了齊國上下銳意進取的精神。
秦舉國之兵而來,五國舉國相抗,在燕丹等人看來,尚是旗鼓相當之勢,韓宇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的疲敝秦師,消耗對方的實力。
只是韓宇表示,好難啊,對著迴轉的韓千乘恨不得抱頭痛哭。
喜歡秦時之公子無雙請大家收藏:()秦時之公子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