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
聽韓千乘道明來意,秦軍主帥昌平君止不住大笑起來,接著帳內諸多親信也跟著笑了起來,帳中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韓千乘臉漲得通紅,不是因為眾人的態度使自己感到羞辱,而是心憂於義父交待下來的和談即將化為泡沫。
“秦軍雖強,新鄭城牆也不是隨便一跨就能躍過的,秦國將帥就這麼小瞧我城內守軍嗎?”
抬起頭,韓千佯心底湧現幾絲悲涼,佯裝生怒,“新鄭守軍五萬餘眾,無不眾志成城,持戈達旦,背倚堅城,雖不敢說全勝,在貴方的進攻下堅守到開春還是沒問題的。”
“現如今我韓國大王憐惜兩國傷亡計程車兵,有意攜印璽內附於秦,效法衛國,此悲天憫人的情懷卻招來諸位的嘲笑,千乘深為不解。”
秦國並天下,獨存衛國,只因此國出了商鞅、呂不韋這樣為秦國立下汗馬殊勳的英雄人物。
魏國強盛時,兼併衛地,將衛國從諸侯國的地位上攆了下來,讓衛君成為魏地的一名封君,直到秦國破濮陽,這才重正衛國社稷香火,不過,秦國的處置是將其遷至野王。
衛國作為秦國的附庸一直存活到秦二世當政,這才廢衛君為庶人,衛祀絕滅。
韓國向來事秦甚恭,與衛國類似,韓王安時,長期是秦國附庸,因此韓宇提出的降侯貶君的想法是有一定可行性道理的,按理說應當受到秦國上下的鼓勵支援才對。
“新鄭缺兵少糧,內外被圍得水洩不通,民心士氣盡喪,韓國君臣身陷絕地,只不過是我砧板上的一塊肉,哪裡有資格在我面前談條件!”
昌平君笑意一收,“回去轉告韓宇,早日獻城投降,自繫於本君座前,尚可活著去咸陽,否則我大秦角銳士萬弩齊發,讓爾等死無葬身之地!”
原本還抱有三分希望的韓千乘被兜頭澆了瓢冷風,憤憤然、悻悻然兼而有之。
“韓宇的條件不像過分,兵不血刃就能拿下新鄭,更能一舉吃掉魏豹率領的三萬魏卒,何樂而不為?”
退帳後,屏風後面轉過一人,來到昌平君對面坐下,不解得問道。
“田先生原本的佈局是併吞韓地,然後尋機掀起韓國遺民動亂,由我平息此役進一步取信秦王,為後面計劃的展開鋪平道路。”
熊啟嘆了口氣,“後來田先生以身殉道,他也沒能看到今日之局面。”
“新鄭韓人所剩寥寥,已經失去煽動的基礎了,韓國上下也就失去了他的價值,韓宇等人面對暴政全無抵抗之心,他們不配被納入青龍計劃。”
天神之貴者,莫貴於青龍,或曰天一,或曰太陰,青龍所居,不可背之。
俠魁田光與昌平君所構畫的青龍計劃,最合適的最終人選莫過於兼具秦楚兩國血統的扶蘇公子。
“你雖然曾是楚人,但如今已是秦國丞相,當我們意識到大勢不可逆之時,田光穿針引線將我們串聯到一起,不過是不是一定非青龍計劃不可還要再看看。”
昌平君對此人所言絲毫沒有露出意外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