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無夜輕身入堡,與白亦非談判未果,慘遭兇手。”
這可不是韓經的一面之辭,而是多位朝廷大臣實地檢驗得出的結論。
現場慘淡的光景至今留下後宮使節的腦海裡,並且以最快的速度傳到了韓王耳中。
白亦非狗急跳牆,擊殺大將軍姬無夜後倉促逃離血衣堡已經是舉國公認的事實了。
“什麼!”
韓王安本就心疾纏身,這下子更是面無人色。
“這可如何是好,白亦非潛逃,該如何向魏國交待?”
在關鍵時刻,韓王刻薄寡恩的性情表露無疑。
第一時間不是為姬無夜的喪命感到悲傷,而是擔憂魏國方面不肯罷休,自己的權位可能不保。
“兒臣請為議和大使,出使魏營,為兩國實現和平周旋一二。”
主動請纓的人是御史韓宇。
要說最受震動的無過於韓宇了,他本就與姬無夜有著私下的約定,現在竹籃打水一場空,一切又要推翻重新洗牌。
為了不使韓經獨佔其功,順利登上太子之位,韓宇越眾而出,想要在這最後關頭扳回一城。
韓王處於平衡局勢的考慮,答應得很痛快。
“那就由老八押送奴僕送往魏營,老四早點準備和談方案,必須早日與魏國重新達成友好條約。”
韓經本就不是他最中意的人選,現在有了恰當的理由,當然就順水推舟,將最後的功勳榮譽交給韓宇。
“如今韓國眾軍無主,急需選出一位善戰敢戰之士,防備魏國再度兵臨城下。”
張開地並沒有因為老對頭姬無夜的死亡而心花怒放,反而將眉頭皺得更深了。
“還請大王早做訣斷,儘快選定新的統軍人選。”
姬無夜身死,白亦非遠遁,韓國近十萬大軍已然無主,現在亟需的是統率三軍的將才。
張開地雖然對軍務垂涎欲滴,但他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兵戎之事,決非其所長。
而且,將新任統軍人選交給韓王決斷,本身就是政治智慧的表現。
“諸位愛卿議一議,張相國也是老成謀國之言,新任大將軍人選刻不容緩。”
韓國向來以中尉統率三軍,少有大將軍之職,韓王的這番話,在朝臣之中激起了軒然大波。
從話中意思可能得出,韓王有意再設一位大將軍繼任姬無夜的權責。
無論是誰最終獲此殊榮,假以時日,又一個權傾朝野的姬無夜將再次誕生。
“臣推舉司寇韓非擔當此職。”
“御史韓宇允文允武,足以堪當此任。”
大量朝臣出席諫言,將兩位公子誇成了一朵花。
“韓非公子出使魏地未歸,大將軍一職又不能一直缺漏下去,韓宇公子才是最適合的人選。”
“御史大人雖然賢名遠播,但為國家為社稷所立的功勳還遠遠比不上韓非公子,非司寇大人無以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