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一端進門,香味兒就充盈在整個兒雅間內,夥計擺好兩道菜,便開始給眾人斟酒。
涼拌駝肉是醬紅色的,跟黃瓜絲和香菜一起拌勻,上面還淋著夏月初秘製的紅油辣子。
顏色對比鮮明,一上桌就十分搶眼。
雖然時間短,但也不知夏月初是怎麼做的,駝肉醬得十分到位,肉絲中都吸飽了醬汁,配上清爽的黃瓜絲和香菜,吃起來既香醇又清爽。
而紅油辣子完全是這道菜的點睛之筆。
吃起來香大過於辣,而且辣而不燥,恰到好處地刺激著舌尖,連不怎麼能吃辣的人都吃得欲罷不能。
夏月初自己是個無辣不歡的人,前世也曾經讀到過一些相關的研究。
人們之所以會喜歡吃辣椒,是因為身體在受到辣椒的刺激之後,會分泌一些物質來進行自我麻痺、自我保護。
而這種自我麻痺在一定程度內,會使人產生一種類似於喝酒的微醺感覺,讓人處於一種小興奮的狀態,會使人上癮。
而她做的這種紅油辣子,則是考慮到了不擅長吃辣的客人,放了大量微辣卻提香的辣椒。
看著紅豔豔的,首先滿足了人們視覺上的享受,其次吃起來又香又辣,而這個辣的程度卻又不過頭,讓人剛剛好到達產生興奮的那個點,這樣才會越吃越想吃。
酸辣口味的涼拌駝肉,吃下去叫人胃口大開,緊接著就都將視線轉到第二道蔥爆脊肉上頭了。
許多人覺得駱駝看起來皮糙肉厚,所以肉肯定也是粗糙難以下嚥的。
但其實駱駝的脊肉還是比較細嫩的,但是必須要注意,在切片的時候,需要跟肉絲纖維垂直或是傾斜一定的角度下刀,將纖維切斷,然後再稍稍地醃製上漿,這樣下鍋之後爆炒,才能保持肉片的鮮嫩口感,不會發柴或是久嚼不爛。
這道菜裡的蔥,用的也不是尋常的大蔥,而是一種紫色的小頭蔥,看起來更像是個蒜頭,剝皮切絲之後跟駝肉一起爆炒。
這種毛蔥在東北四府比較多,夏月初十分喜歡它的味道,所以來保定府的時候,便帶了一筐,來了之後差人下去種,雖說長得不如在東北黑土地上種出來的好,但是也比一般的大蔥更加提味兒。
爆炒過的毛蔥已經去除了辛辣之氣,只剩下脆甜的口感。
而駝肉在毛蔥炒出來的汁水的浸潤之下,絲毫吃不出任何腥臊之氣,甚至連肉質都變得更加柔軟起來。
兩者簡直就是再完美不過的搭檔了。
張裕森雖然以前沒吃過駱駝肉,但是吃過這兩道菜之後,對夏月初的廚藝也是挑不出任何毛病來的。
幾個吐蕃人更是吃得滿眼放光。
雖然在吐蕃那邊,羊、馬、駱駝可以說是主要的肉食來源了,但是他們那邊的烹飪手法卻遠沒有中原這樣繁複和先進。
除了烤肉、燉肉或是肉乾,幾乎就沒有其他吃法。
再好吃的東西這麼長年累月地吃下去,也是會讓人厭煩的,更何況做得本身也不是特別好吃。
今天嚐到夏月初做的菜才知道,原來駱駝肉也可以做得這樣美味。
喜歡將軍的美味娘子請大家收藏:()將軍的美味娘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