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後廚那邊,駝掌已經煮好,撈出來去毛剔骨,只剩下駝掌肉。
取一蒸碗,將駝掌肉切成薄片,如做扣肉一般交疊地鋪在蒸碗中,將之前就調好的料汁倒入碗內,再取上好的汾酒澆入,將蔥段、薑片、大料和乾紅辣椒擺在上頭,用蓋碗蓋好封嚴,上屜去蒸。
駝掌的羶騷味最重,所以必須以重酒燜蒸才能排異增香。
駝掌上屜之後,之前就已經蒸上的駝峰已經差不多可以出鍋了。
夏月初這邊早就備好了大圓盤,四周用牛腿瓜做出九隻駱駝的形狀,裡面還填塞了蝦蓉。
這個蝦蓉也不是一般那種隨便剁碎的蝦蓉,而是先取鮮蝦、蟹黃和荸薺切成細細的顆粒,調味之後用麻油炒好。
另外再取鮮蝦剁成細茸調味,在蛋清攪打而成的雪衣糊中加入幹澱粉和乾麵粉拌勻,分兩次加入蝦茸中攪勻。
將炒好的餡料填入雕好的駱駝體內,然後用蝦茸抹在上面,做出駝峰的形狀。
將脆嫩的生菜葉子鋪在盤中做底襯,然後擺上駱駝,最後將蒸好的駝峰取出,潷出湯汁不要,扣在盤子正中。
另取濃湯,加入調料和藏紅花調色,煮沸後加入溼澱粉勾芡,最後淋入明油增香,均勻地澆在駝峰片和九隻駱駝上,如此便可上桌了。
黃燜駝峰一上桌,幾個吐蕃人的眼睛瞪得都快掉出來了。
只見九隻白色的駱駝踩在碧綠的菜葉上,猛地一看簡直像是草原上的景色一般。
而盤子正中央的駝峰,看著就像家鄉的山峰,表面澆著芡汁,看起來黃潤光亮,格外誘人。
這道菜看起來格外漂亮,簡直叫人不忍心下筷子。
尤其是周圍一圈兒的白駱駝,個頭雖然小巧,但是卻雕琢得格外逼真。
在西域一帶,白駱駝一直是傳說中的精靈。
它能給人帶來好運,還能在沙漠中挽救迷途的旅人。
所以此時看到盤中的白駱駝,幾個吐蕃人都神態虔誠地默唸了幾句,這才開始下筷子品嚐駝峰。
駝峰是駱駝儲存營養的地方,與背肌相連,幾乎都是由膠質和脂肪組成的,口感細膩而且格外地豐腴肥美。
以肉色發紅,質嫩鮮美者為佳,是與熊掌起名的上等食材。
駝峰非但是難得的珍饈,而且還有極好的藥用功效,味甘性溫,能夠潤燥、祛風、活血、消腫。
夏月初以前做的都是風乾之後再水發的駝峰,這也是頭一次用新鮮的駝峰。
不得不說,鮮美程度和口感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
駝峰入口香腴,一抿即化,只在舌尖上留下一抹香醇的滋味。
周圍的白駱駝,外層是清淡的牛腿瓜,裡面是鮮香的蝦粒和蝦蓉,吃起來格外鮮美爽口,吃過幾片駝峰覺得口中有些發膩的時候吃上兩口,立刻便覺得神清氣爽起來。
而夾在駝峰片之間的火腿、冬菇和筍片,吸飽了駝峰蒸出來的豐富油脂,吃起來不敢不柴,鮮脆爽口。
而它們在蒸制的過程中,又都將自身的鹹味和鮮味貢獻出來,滲入駝峰之中,使得駝峰更加美味。
就在大家還沉浸在駝峰的美味中無法自拔的時候,緊接著又端上來兩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