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海參若是還用以往水發海參的做法來做,簡直就是糟蹋了東西。
不是有句話說麼,高階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這道溫拌海參便是如此,將活海參剔除沙筋和雜質之後切好,放入蔥油汁中浸泡片刻待用。
將本芹、香菜梗在沸水中飛快地汆燙出鍋,再放入冰水中過涼,最後瀝乾水分。
將泡在蔥油汁中的海參條撈出來,跟本芹、香菜梗一起放入盆中,加入芥末、米醋和鹽調味,最後淋如花椒油拌勻即可。
這道菜中,海參的口感鮮嫩脆爽,本芹和香菜梗的又風味十足,花椒油和芥末這種看似奇特的搭配卻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海參條吃起來鮮香麻辣,就好像食物在舌尖上跳舞一樣,嘴裡滿是一股鮮活的感覺。
就在眾人還沉浸在頭兩道菜帶給大家的新鮮感中無法自拔的時候,後廚又端上來兩道涼盤。
“桃花蝦球。”
“竹蓀釀三鮮。”
桃花蝦球的樣子格外引人注意,夏月初用食材在盤中擺出了樹冠的模樣,一隻只蝦點綴其間,就像是在枝頭盛放的桃花。
這道菜看起來十分美觀,而且一個個蝦仁兒還真的有些像是桃花的模樣。
吃起來蝦仁鮮爽,口感彈牙,還帶著一股濃郁的酒香。
蝦仁是用花露酒醃漬入味的,然後利用特殊的刀法,在蝦背上以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切三刀。
將蝦下鍋汆燙斷生的時候,蝦仁會變得捲曲結實,而之前切的三刀,恰好就改變了蝦仁原本該捲成蝦球的狀態,而是捲成了一個奇特的形狀,從某個角度看過去,便像是一朵淺粉色的桃花。
桃花蝦球的盤子邊上還配了兩道不一樣的醬汁,便是上膳堂最受歡迎的麻椒醬和香醋汁。
兩個料汁風味大相徑庭,但是效果卻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全都讓吃的人胃口大開,開始將目光投向了下一道菜。
竹蓀這種食材許多人都並不陌生,但是多數都是煲湯來用,味道鮮美無比。
而這道竹蓀釀三鮮,則好像生怕竹蓀的味道還還不夠鮮美一樣,還在其中加入了魚肉、蟹肉和蟹黃。
這三鮮被包裹在竹蓀內部,透過蒸制,滋味滲透入竹蓀網狀的體內,而竹蓀的鮮味也會滲透入這三種食材當中。
最後趁熱在竹蓀上塗刷調好的料汁,然後放在一旁自然冷卻。
冷卻的過程中,料汁也基本都透過竹蓀身上的孔隙滲透其中。
這道菜吃起來,外脆裡韌,竹蓀的口感清爽,叫起來咯吱作響,內裡是切成細粒的魚肉、蟹肉和煎熟的蟹黃,又鮮又香。
幾種食材的口感衝撞在一起,鮮味更是層層疊加,放入口中之後,鮮味隨著咀嚼不斷地釋放出來,每嚼一下都好像有不一樣的口感和味道,讓人慾罷不能。
喜歡將軍的美味娘子請大家收藏:()將軍的美味娘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