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天冷過一天,但許多大明子民的心中,卻感覺不到太多的寒意。
因為,最近幾個月來,大明的好事,一個接一個的出現了。
變著花樣兒,讓人感覺振奮人心!
塞外大捷各項報道還在進行,東瀛扶桑就在萬曆年前不服大明管教,現如今據說他們的大將軍,也重新認祖歸管了。
而那處殘存的後金豪格勢力,相信也在包圍之中。
對內,孫傳庭復起,和各種地方軍隊開始了清理李自成的戰事,打的他狼狽不堪。苟延殘喘,滅亡只在早晚間!
不過,最近最火熱的事情,還是皇帝和國公爺搞出來的民政會議。
存錢給利息的銀行,以及一系例為之圍繞的新官職,什麼國有企業商會議員制度。
可謂引發了全民討論高潮!
報紙在高談闊論,民間議者如雲,好談國事,眾人暢所欲言。
當然,也有些官員不免心懷憂慮,認為小民誇誇其談。宛如當官似的解剖政令,逐條分析,大談利弊,似乎他們才是官員一樣,這樣顯然不利用於掌控與教化。
對於這些守舊的官員,朱子龍聽聞後一笑了之。
開玩笑,憑什麼就準你們讀書人和官員罵街,小也有人權啊,做不了,說一說也不行?
誰不知道,從古到今大明的讀書人膽子很大。
後世的影視作品一開篇動不動,就是明朝太監當政,民不聊生。可是,對讀書人抗稅、衝擊官府這些事情卻隻字不提。點型的只准洲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就連東林黨自己的筆記裡也說了,士林風氣,喜群聚而辱罵有司。諷刺官士風薄惡,吳中尤甚,有聖人之風也!
動不動就組織鄉鄰,利用鄉評,最終達到公然讓官員下臺,暴力抗收稅的目的。
這種秀才帶頭鬧事幾乎在以前,每年都有,最終結果往往都是官府妥協。東林黨人也是在這種情況下,慢慢做大的。
那怕現在略有不同了,但是這種舊風氣還是很深入人心。
只是,這種舊時代的垃圾玩意兒,朱子龍怎麼可能看的上眼?
大明週報由朱子龍借名妓之手開辦,如今越發做大,幾乎一統社會輿論。每個星期三次發向全國各地,幾乎做到最大化的人力速度傳速資訊功能。
朱子龍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報紙的出現,加強了國家和自己對外輿論攻勢和控制,教化百姓有大用。當然,對原先的守舊國內官員來說,就是喜憂參半,不見的全是好事了。
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說不定什麼時候就上了報紙,因為報社的後臺就是朱子龍。當地官府也無權管理和壓制,最近一年多來,已經成為了百姓傾向找報紙伸冤或舉報的一種風氣。
所謂的明朝記者,開始大行其道。不是官員,勝似官員。
變成了一種半合法化的,類似於錦衣衛的非暴力民意機構先驅。
一些官員,甚至於為此落馬,更加做實了這種說法。
這也是朱子龍借見了後世21世紀,類似網路水軍和民意,以及朝陽群眾,以民眼看官員,審視作風問題的一個良好行為方式。)
報紙帶來的種種,有人說不好,但更多的人說好。
有要求關閉報紙的,他們認為利弊難言,甚至會傷害到自己。
反應到朱子龍那裡,他只是淡淡的回道:“民意如水,大禹是怎麼治水的?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白菜。僅然敢做官,就要敢面對社會輿論。老子都給所有官員增加了五到八倍的工資了,還不夠花?誰搞事,誰貪汙,我就殺誰的頭,抄他的家!”
總之,朱子龍的潛臺詞就是,當個官生怕民間監督,你不是準備貪汙行錯吧?
這種話題,誰敢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