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於五百萬貫!”
李治倒抽一口涼氣,要知道此時大唐朝廷一年的財政收入也才三千多萬貫,這一下子就消失了六分之一,這還得了?
“告密信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韋兆恭立即呈上告密信,一個太監走下來把告密信拿走交到了李治的手裡。
李治看完之後皺了眉頭,看向韋兆恭問道:“除了告密信之外,爾等是否還有其他證據證明右藏庫出了問題?”
韋兆恭立即把蘇揚從鍾守瑜家裡得到的秘密賬冊拿出來雙手舉過頭頂,“陛下,此乃大理寺正蘇鎮遠從死者鍾守瑜的遺孀手裡得到的一本秘密賬冊,這本賬冊是死者鍾守瑜在當值期間暗中記錄的每次財貨進出右藏庫的記錄,這本私賬可以證明右藏庫一定存在著駭人聽聞的監守自盜行為!”
眾所周知,唐朝的國庫除了專為皇室服務的內庫之外,專門用於民政和軍事開支的庫房也就是左、右藏庫了,但內庫並未完全與左右臧庫分開,有時候皇室開銷過大,入不敷出的情況,皇帝還下令從左右臧庫調集財物充實內庫;或者左右庫藏空虛,皇帝有時也會下詔從內庫調集財物充作民政和軍費開支。
左臧庫和右臧庫各有專職分工,它們入庫的財物種類是不同的,從全國各地收上來的銅錢、絹帛之物全部都要收進左臧庫,而收上來的金、銀、珠寶等財物要進入右臧庫,糧草不進入左右臧庫,而是進入常平倉。
秘密私賬被太監送到了李治手裡,李治看了幾頁,看得一頭霧水,但是也看明白這是記錄每次財貨進出右藏庫的記錄和數額。
他抬頭問韋兆恭:“朕看了一下,沒看出什麼問題啊!”
蘇揚聽到李治這麼說,他就不能不站出來了,於是立即大喊一聲:“陛下,此案是臣調查的,這本私賬也是臣從死者遺孀處得來了,由臣給陛下解惑吧!”
他說完就從後排走向前面走去,眾大臣紛紛扭頭向聲音處看過來。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蘇揚走到大殿中間稍稍位於韋兆恭身後一些,他行禮道:“陛下,這本私賬是以日記的形式記錄的,上面記錄的雜事太多,臣對這本私賬進行了一番整理,去掉上面所有的文字,只保留相關數字,製作出了一份表格,陛下一看就明白了!”
李治聽蘇揚說完又從懷中拿出一張紙,當即對身旁太監擺了擺手,太監走過去把紙張拿來交給了李治。
李治拿過表格一看,他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形式的文字,看了一會兒才看明白,他越看臉色越差,當看到表格最下面賬面數額與實際庫存數額相差五百三十萬貫時,當場氣得大怒:“混賬,簡直是膽大包天!”
這時武媚孃的聲音傳來:“陛下,能個臣妾看看麼?”
李治把表格遞給武媚娘,“看完了傳下去,讓諸卿都看看!”
武媚娘接過表格看了看,她頓感驚奇,表格上記錄了最初的賬面庫存、每次入庫和出庫數額,剛開始幾次賬面數額與實際庫存數額相差及其微笑,但是隨著時間的延長,入庫和出庫的次數增多,越到後來,賬面庫存數額與實際庫存數額相差越來越大,最後一次記錄顯示兩者相差五百三十多萬貫。
秘密賬冊和統計表格被傳到最前面兩排的大臣們手上輪著看了一遍,每個人看過之後都感覺觸目驚心,如果統計表格上統計的是真實情況,這就太可怕了。
宰相張大安在太子李賢的授意下站出來行禮道:“陛下,臣以為此事非同小可,一定要嚴查,而且一定要一查到底!”
“臣附議!”
“陛下,臣認為要徹查!”
在張大安之後,接連不斷有人站出來表示附議,朝堂上大臣們對於某個決策是否贊同並不是因為它事實上的好與壞、有多大作用,而是看是否對己方陣營有利,但有的時候,涉及到朝堂上所有人的利益時,那就不能以常理論之了。
就比如這種情況,國庫出現了蠹蟲,如果不查清楚,等到國庫在不知不覺中被蠹蟲啃食乾淨,整個大唐的江山社稷都會動搖,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絕大部分大臣的覺悟還是很高的。
李治看見大多數大臣都同意徹查,於是說:“那就查一查吧!劉卿家,你是尚書左僕射,你說說此案要如何查?”
喜歡大唐暴吏請大家收藏:()大唐暴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