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皇子陪讀意味著什麼,大伯和二堂兄都明白。大伯能與太上皇感情好,那也是你小時候陪讀陪出來的情分。
你現在看看太學院的皇子、公主身邊,有溫家人嗎?別說他們身邊沒有,就是親王府的世子、公子、郡主人家也一樣拒絕用溫家人做陪讀。
這,就是分別!
大伯以為護短是好事,卻沒想過,這個仇與皇家結大了。
在仇恨中長大的皇子、公主,誰會忘了他們姑母的慘死,誰不認為是我們溫家‘挾功求報’是在逼皇家退讓,逼皇家不許給鳳歌公主討公道。
這個結越晚解,溫家的災難就會更大!那時候,不是一家一門之禍,怕是整個溫氏之禍?”
溫鵬遠聽得有些後怕。
溫令寬道:“你一個婦道人家懂什麼?少在這裡危言聳聽。”
溫令娟冷笑兩聲,“我就知道你們不信,這幾年祖母年紀大了,束不住溫家子弟。溫家人多勢眾,前些日子,祖母提出分支之事,說她想念祖父年輕時征戰的遼北,要去那裡瞧瞧。”
溫老夫人在紅樓案時,果決地提出讓溫修遠接受朝廷的處罰,誰不讚她行事端正,公私分明。
溫如山與宋清塵的事,溫老夫人不知實情,後來知道了也斥責過,但溫家大房的人不僅不照溫老夫人的意思辦,還一同包庇、縱容。
再有鳳歌公主的事,溫家大房竟用軍功相挾,要皇帝寬恕溫令姝的罪,還請求皇帝將溫思遠父子官復原職。
這樁樁、件件,在溫老夫人聽說後,她就沉默了。知道木已成舟,說什麼也晚了,只提出“分支”而且還說要帶分支的族人離開西山縣去老候爺溫青生前征戰的太平城玉堂鎮安家。
玉堂,是溫青的字,因他曾解救了三姓鎮的百姓,百姓們決定將鎮子名字改成玉堂鎮,建將軍廟也示紀念。
溫令娟道:“大伯聽說此事了?祖母的意思,帶一支人去遼北定居,在那裡已置下五千畝良田。太平府玉堂鎮離府城不足五里路,聽說風景不錯,就是冬天冷了些。只是現下只不到二成的族人願隨祖母、父親遷往那裡。祖母此次北遷,是準備把祖父的墳墓也遷那兒去的,祖父臨終有言,願一半屍骨埋身北疆,一半留在祖宅,祖父葬在西山縣多年,也該挪挪地方。”
溫令寬望向溫鵬遠,“父親,令娟所言可是當真?”
溫鵬遠道:“我是族長,我並沒有同意。”
“你不同意,可祖母主意已定,定是要帶著我們五房北遷太平府定居,二成族人也會相隨而去。”溫令娟頓了片刻,“四房的小堂兄接到書信,前些日子帶著妻兒回西山縣,這次祖母想將他也帶去遼北。”
溫鵬遠道:“你不要胡言亂語,這件事,我沒有答應,老夫人就不能把族人帶走。”
溫令娟搖了搖頭,“大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溫令姝是真鳳命格,你們還真敢想,就因為這種不切實際的話,就敢與皇家作對去救人,你們是想助慕容瑾造反呢,還是想幫溫令姝做皇后?”
這就是她征戰沙場的大伯,到老了,居然幹出此等糊塗之事,將全族、全家人的性命置之不顧。
溫令娟厲聲道:“無論你們是前者還是後者,膽敢對朝廷不利、皇家不敬,我們夫婦都必大義滅親,不能任你們為所欲為。”
溫鵬遠險些沒被溫令娟給氣昏,扭頭回一邊的慕容琳:“德王爺,這也是你的意思?”
“不錯,若你們對江山社稷不利,慕容琳必大義滅親!然,慕容琳曾受溫大舅教導數載,今日在此奉勸你們一句,行事莫過。
慕容琳說句實話,對於溫家如此袒護溫令姝,我很失望。鳳歌,可是我的親妹妹,她善良正直,卻落得如此地步,我身為兄長、身為大燕親王、北軍都督,於私於公都該替她討回公道。
可因要還溫大舅的教導之恩,這幾年我一直未提,今日既然話說到這份上,我沒在昔日溫家被百姓、朝臣彈劾時落井下石,就算是報答溫大舅的幾年教導之恩了。如果溫大舅沒有旁的事,就請回吧!”(未完待續。)
喜歡紅妝名捕請大家收藏:()紅妝名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