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靜立在側,暖聲問道:“可是大人在外遇上了什麼事?回來有些日子了,還關在書房不出去。”
“八月初一,京城女兒節,公主廟很熱鬧,皇后娘娘、華嬪娘娘帶著公主皇子們出宮祭拜。皇后娘娘召見了我,她與我說了一句話。”
“她說什麼了?”
“她說,兩年前鳳歌與她託夢了,鳳歌告訴她,她會回來,會來尋我。”
翠淺滿是驚訝:“真的嗎?公主真的會回來?”可她明明已經死了。
李觀悠悠地道:“我原是不信的,可小鄧和藍凝說,這是真的,鳳歌公主託夢之後,皇后娘娘醒來,案上就多了一堆禮物,有肉靈芝,還有兩株續骨草,這些事都是真真兒的。”
翠淺難掩喜色,“公主怎麼回來?是上天知她心善,讓她重返人間?就像話本子寫的那樣?”
李觀一臉茫然,他有些不信,但江若寧當年身邊服侍的宮人個個都說得果決,由不得他不信。
江若寧會回來,她會去哪兒。
翠淺寬慰了幾句,又道:“大人,今兒碧蓮姑娘來訪,我推說你不方便,打發她走了。她送了兩根老山參,若是郎中說大人能補養,奴婢就將老山參做了湯給你吃。”
李觀沉吟道:“你說洞庭縣烏衣鎮江家村的江碧蓮?”
“上回十六不是寫信告訴大人了,她母親與大人的母親是堂姐妹,她外公是太上皇時被查辦的貪墨犯官。”
李觀想了一陣,“我寫信回吳家問過舅父,吳家的兩位爺還在嶺南,這位吳三姨母已經仙逝,她似乎並沒有尋到被人牙子拐走的十三姨母。”
“他們那脈到底沒落了,許是三姨太太不願向人提及覺得有損顏面,這十三姨太太可是三姨太太照顧不周才走丟的。十三姨太太嫁的又是鄉野人家,她因愧疚,私底下給上一筆銀子也是有的。否則碧蓮姑娘一個山野孤女,哪來銀錢開書肆鋪子。奴婢讓府裡的丫頭向碟子打聽了一下,碟子說書肆的生意不錯,一個月賺的銀子足夠他們主僕三人維持生計。”
李觀覺得翠淺的話有道理。
不多時,郎中來了,給李觀請了脈。
翠淺取了兩根老山參來,“郎中瞧瞧這老山參可好?”
“這是上等的百年老山參,江南一帶很少見,遼北省一帶容易找到。”
“郎中覺得給我家大人補養可合適。”
“一次不可太多,一根參分作三次用,每七日吃一次即可。”
“謝郎中指點。”能補養,翠淺就可能燉了給李觀吃。
送走老郎中,翠淺令小廝去給李觀抓了調養的藥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江若寧回到書肆,坐在書房細細地繪慕容琅與容王的容貌,紙上的人漸次清晰起來,最難捕捉的是人的神態,也是人的五官輪廓,繪一次不成就繪兩次、三次,直至天亮,她才繪了一張相對滿意的,只是瞧著有中性化,繪出一股英姿颯爽之氣就不容易。
盤子到外頭進貨,添補上好賣的書籍,添紙筆墨硯等物和江若寧要的顏料。
江若寧為了練人物畫,又繪了幾幅觀音像、佛陀像掛出來,因人物逼真,一幅標價二十兩銀子,有人瞧著好也請上一幅回去。
“切記,莫提這幾幅神像是我繪的,只說是我朋友送到店裡請我幫忙轉手的。”
盤子應了。
掛出來第二日,便有趙員外家請了一幅平安觀音像去。後,又有一家大戶人家要掛佛堂,請了幅佛陀神像去。掛在店裡問的人居多,因價格太高,多是不願買的,盤子就照江若寧說的話誇讚一番“外頭幾十文的觀音像也好,我們店的用的是最好的顏料,光這顏料就得不少錢,還有這紙,也是最好的,瞧這畫工技巧,多細膩,連觀音菩薩淨瓶裡的柳葉兒都能瞧出脈絡來,這可是外頭沒有的……”
盤子誇讚的話,連碟子也都學會了,時不時誇得更離譜,但也是事實。賣出去一幅去,他們就能得賞錢,這是江若寧許諾過的,十兩銀子的畫,以後賣一幅就抽五分的賞例,十兩銀子可不就是五百紋,差不多當他們兄弟半個月的月例。
十月十六,金公子如約來到鋪子。
江若寧聽說她來取畫,與碟子抬著裱好的畫出來,“前兒新裱的,還沒幹透。這幅〈鳳歌公主採藥圖〉還滿意吧?”
金公子定定地看著圖上的美人,眉眼似笑非笑,神色飛揚,右手握著藥鋤,左手拿著山參,就似正在採藥,突地被人叫了一聲,那驀然打頭的微笑,給人一種驚豔之感。
鳳歌最後被世人記住的,就是她在京城行醫,這採藥與醫者行醫原就是相通的。
金公子問道:“鳳歌公主就是這種容貌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