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穆之後,天子又宣了羅欽順、顧清等人,各有各的風采。
只是前有徐穆能與皇後結義這樣的好事,其餘人等表現也就顯得有些平常了。
得宣召的舉子們,心中卻不曾有何不滿。
自己年歲長,又有親兄弟,這樣的好事怎麼說也碰不上。徐穆認皇後為義姐,卻不是真正的皇親國戚,日後為官,行事稍有差錯,禦史言官的摺子只怕就會堆得老高。是吉是兇,難以預料。
六名之後,天子不再宣召。
諸事已定,收卷官開始收卷。各明經起身拜見天子,由小黃門引路退出大殿。
一路上,眾舉子皆感慨萬千。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本以為已是十世修來的福氣,不想蒙天子看重,竟然能直接成了半個皇親國戚。人生際遇,果然難測。
夜色漸濃,宮中陸續點燈。
皇帝行至坤寧宮,見張儀華正坐於榻上,拿一個撥浪鼓逗著兒子,心中陡生暖意。
未近身前,笑語已至。
“兒子,今天乖不乖?”
穿著超小號金織盤龍服的小太子聞言轉身朝弘治帝撅撅嘴,皺著小巧的眉毛:“照兒沒頑皮,照兒可乖了。”
複又拽了拽張儀華衣袖,“母後,你說是不是呀?”
張儀華拍拍幼童光滑的腦袋,“對,咱們照兒最乖了。”
正是溫情脈脈。
弘治帝想起徐穆之事,道:“儀華,我今日做主,替你認了一位義弟。年方十三,極是聰明穩重,乃是今科貢士,殿試名次想來也在二甲以內。待殿試放榜後,朕便讓他進宮,與你見上一見,若是和心意,便叫他多多進宮,你總唸叨伴讀之事,朕尋了好久,覺得他最合適。當然,若不合心意,只管年節賜些東西便是。”
“哦?不知這位貢士叫什麼名字?竟能讓陛下如此費心?”
“姓徐,單字穆,大同府人。說來他此番殿試,出了一個讓朝廷成立“國家銀行”的主意,雖然不對路子,但卻給朕提了個醒兒。也算誤打誤撞”
眼見張儀華眼中波動明顯,弘治帝正暗暗得意,誰知
“母後,你哭了……”
o(╯□╰)o
弘治帝嘆了口氣,“你若是不喜……”
張儀華連連搖頭,待女官奉上絲巾拭淚,心情漸漸平複後,回憶道:“成化二十二年,臣妾與父親前去山西探望父親故交,回程中路遇山匪,正當守衛的家丁漸漸死傷,情況危急時,蒙徐穆爹孃出手相助,才轉危為安。不料,卻有山匪躲在暗處,眼見事情不成,射死徐穆爹孃。聽聞當時徐穆不過一四歲小童,卻能對父親說:“家父家母為義而死,小子怎會怪您?”這樣的話來。嗚嗚……”
原身確實曾在山西遇到山匪攔路,也的確在半途遇上徐穆夫妻,當時他們已然身亡,只有徐穆躲在車轍下才獲救。但卻正巧遇上平叛回京的朝廷大軍,這才有驚無險。當時的在場人如今除了原身,都已故去,弘治帝便是查也查不出什麼。但弘治帝與原身情深,救了當朝皇後,卻可讓穆穆多了一道“免死金牌”,日後弘治帝也必會對他多加照拂,一舉數得,為何不為?
早年自己與穆穆在研究所研究明史,兩人還探討了一番若是穿越回明朝,能做些什麼,竟應在今日!
“原來是救命恩人,我還奇怪徐穆年方十三,也太過穩重了些。原是幼年便遭大難,這才格外早熟。如此我倒是誤打誤撞,成全了儀華和他的一段淵源。”
“臣妾謝過陛下。”眼見張儀華要跪,當著眾人的面,弘治帝連忙轉過話頭,“儀華聽不出?我在等儀華的回報呢,聽大伴說,儀華你最近新做了一道桃花粥,極是美味。不知朕今日可有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