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穆也知現在提銀行之事有些早,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自己本意不過是希望儀華姐能發現端倪罷了。姐,你若真的做了當朝皇後,快點認出穆穆呀!你不在,穆穆心裡苦╮(╯▽╰)╭。
弘治帝對徐穆一路來的神情儀態極是滿意,小小年紀,便有大將之風。待我兒長成,定是他的有力臂膀。再聽其奏對,弘治帝眼光一閃,銀行之事,錦衣衛呈上的記錄中,皇後曾對人提及。
手指輕動。
此人只怕與皇後有些關系。
年紀幼小,說不定能套出話來。
眼見皇後之事有了眉目,弘治帝高興之下,也不再問策論之事,只道:“子小小年紀,能想到這些,殊為不易。”
“陛下誇贊,草民慚愧。”
“也不能過分自謙。”
弘治帝語氣更加親切,三位閣臣皆有些坐不住,劉健是出了名的火爆性子,當即朝弘治帝瞪眼。
弘治帝裝作沒看見,又問:“爾祖籍大同?”
徐穆稱是。
“家中行幾?”
“回陛下,草民乃是家中獨子,於族中行七。”
“既是家中獨子,可願認一位義姐?”
徐穆一愣,“蒙陛下厚愛,草民感激不盡。”
“皇後最近總與朕唸叨,兩個胞弟皆頑劣,希望有一個乖巧懂事的弟弟好好疼愛。”
弘治帝說起這等“真言”,臉不紅心不跳。
正巧自家寶貝到了該啟蒙的年紀,現在提伴讀之事雖有些著急,但也無妨。徐穆年紀尚輕,在翰林院熬個七八年,一點不出奇。
以翰林院的身份,兼個皇子伴讀,也不算出格。
正好拿來試探試探“皇後”。
此話一出,當即幾位朝臣出列,直言不可。
弘治帝不答,只看徐穆反應。
徐穆欣喜異常,神情激動,只叩拜謝恩。
弘治帝心下滿意,如此才有些許情緒外露,看來此人也算是個好苗子。
日後在朝堂做個照兒的助力,也說不準。
比起壽寧侯和建昌伯兄弟,還是徐穆靠譜些。
事已至此,群臣也不好多說。料想只是個空名頭,既不是養子也不是繼子,應無大礙。
不料,不久,群臣就發現被狠狠擺了一道。
有徐穆這個“親弟”在前,張儀華哪還管那兩個整天惹事生非的便宜弟弟。闖小禍,自有派去的習武師傅、掌事姑姑們修理,闖大禍,直接大鞭加身!如此徐穆這個西貝貨反倒像是“真”國舅,壽寧侯、建昌伯兩兄弟反倒像是後娘養的。
以致後世有人提出質疑。以史書記載“後與穆結義金蘭,情誼深厚”為證,民間流傳甚廣的“真假國舅”為佐,懷疑徐穆乃是昌國公流落在外的兒子。這便是歷史的有趣之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