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銘說道:“這完全是因為在之前,商業比起農業來更容易兼併!”
“這若是土地兼併的話,還需要有土地才行的。”
“下官就曾任花河府官員,當時那裡的土地兼併問題就很嚴重。”
“可是嚴重歸嚴重,但也是積累了百年的兼併。”
“種地這種事情,還是講究個春種秋收的,兼併田產這種事情也要循序漸進才行。”
“若是沒有人倒賣良田,那自然就買不到。”
“就算是再大的家族想要佔據一個縣郡的土地,那幾乎也是不可能的。”
這番話聽得孫文錢和榮千萬,都是連連點頭。
土地兼併的禍患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他們心裡是最清楚不過的了。
抑制兼併,這個事情在歷朝歷代都會是最基本的國策。
不過,土地兼併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還是一個相當緩慢的過程。
土銘看著二人點頭,便繼續說道:“這商業則就不同了!”
“前朝不禁止商業的發展,就有了富甲一方的大鹽商。”
“再往前的朝代更是有沈氏財富,富可敵國!”
“這要說到商業賺的錢,那可是比農耕賺的多了去了。”
“若是對商業發展不加以限制,那麼很快就能出現壟斷行業的龍頭。”
孫文錢和榮千萬可都是讀過聖賢書的人,他們對土銘所說的這些,那是相當的認同。
他們紛紛點頭。
事實也確實如此。
商業的財富,可是要比農業積累的快很多。
而商業兼併的速度,更是比農業來的快。
土銘繼續說道:“海州這個地方主要以海運為主,去年年初的時候還有二百餘戶人家。”
“可是前段時間海州知州呈上去的奏摺裡,就只有二十多戶在做海運了。”
“而這四大當家,他們自己就佔據了整個海州貿易的八成之多!”
“若是讓他們這種商人繼續下去,那海州的海貿肯定是要被他們給壟斷的。”
“事實上他們也的確如此了。”
“單純據我所知,這海州所有出海的船,必須要向這四大當家交保護費。”
“若是不交錢,船肯定是走不出去的。”
“因為港口裡幹活的勞工,全都是他們四家的人!”
“沒人給他們裝卸貨,船還怎麼走?”
聽到了這些,孫文錢和榮千萬無不打了個冷顫。
土地兼併的禍患有多麼嚴重,這一點他們再清楚不過了。
而聽見土銘這般說法,孫文錢和榮千萬這才意識到,還是自己的思想過於淺薄了。
這商業兼併的禍患,絲毫不比土地兼併的小,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要說現在的大契發展可謂是烈火烹油一般。
只要不懶惰,不管你是誰都有機會搏一搏。
可是若有一天這種高速的發展停滯了下來,那些個龐大的商業家族又會作出什麼事情來呢?
這可不是孫文錢和榮千萬敢想的事情,甚至整個朝廷都不敢想象。
單是小小的海州四大當家,就有了自己僱傭的艦隊護航和打手。